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兀然坐高秋,谁可与欢者。
白云生几上,清泉绕榻下。
明月忽复来,呼童煮菜把。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高秋的季节,我独自坐着,谁能和我一起欢庆呢?
白云在几案上飘浮,清泉在我的榻下环绕。
明亮的月光忽然又回来了,呼唤小童来煮菜。
注释:
- 兀然:形容无所事事,孤独地坐着。
- 欢者:与我同欢的人。
- 白云生几上:白云如同在桌子上升起,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 清泉绕榻下:清泉在我的卧榻下流淌,象征宁静与淡泊。
- 明月忽复来:明亮的月光突然再次照耀过来。
- 呼童煮菜把:呼唤小仆人来做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白滋,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理想。
创作背景:
《小圃二首》为华白滋在闲暇时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在清代,许多士人追求隐逸生活,逃避官场的纷争与复杂,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正是这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秋的孤坐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在宁静自然环境中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白云生几上,清泉绕榻下”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宜人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氛围。白云与清泉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描摹,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诗的最后两句,明月的回归和呼童煮菜,似乎暗示着即使孤独,也可以在自然的陪伴下,找到生活的乐趣与满足。整首诗简洁而富有韵味,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兀然坐高秋:诗人静坐在高秋的时节,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 谁可与欢者:此句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白云生几上:白云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盈与自在,仿佛在描绘一种超然的境界。
- 清泉绕榻下:清泉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韵律,也为诗人带来一丝清凉和慰藉。
- 明月忽复来: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清明,带来心灵的宁静。
- 呼童煮菜把:这一句则体现了生活的细节与温馨,即使孤独,生活的琐事依然让人感到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云与清泉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 拟人:明月的“复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它是有情感的存在。
- 对仗:诗中“白云生”和“清泉绕”形成对仗,使得整体节奏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融合了对孤独的感受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一个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漂泊,代表诗人向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 清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传达出一种恬淡的情感。
- 明月:象征理想与希望,给人带来宁静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孤独
- B. 欢愉
- C. 愤怒
- D. 忧伤
-
诗中“清泉绕榻下”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生命与自然
- C. 权力
- D. 友谊
-
诗人呼唤“童煮菜把”是为了?
- A. 寻求陪伴
- B. 想吃美食
- C. 向人请教
- D. 享受生活的细节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暘》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暘》: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景色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交融。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自饮的情感,与华白滋的孤独感有所共鸣,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华白滋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