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无择九日登袁州宜春台》

时间: 2025-02-04 15:42:58

登高佳节喜重来,会客依随五马开。

帽落秋风随意适,怀迎露菊趁时催。

东篱幸有主人席,绛帐那逢上客陪。

欲报君恩话归去,不妨尊酒论文才。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祖无择九日登袁州宜春台

作者: 宋摅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登高佳节喜重来,会客依随五马开。
帽落秋风随意适,怀迎露菊趁时催。
东篱幸有主人席,绛帐那逢上客陪。
欲报君恩话归去,不妨尊酒论文才。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重阳佳节,我再次登高,心中欢喜。
接待客人依旧像五匹马一样热闹。
帽子在秋风中随意落下,心中怀念着菊花的盛开。
东篱边上幸好有主人准备的席位,
绛帐下难得能与上等的客人相伴。
我想要报答您的恩情,聊聊归去的话,
不妨在这里饮酒畅谈才华。

注释:

  • 登高:指在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 五马开:形容热闹的场面,像五匹马一样奔腾。
  • 帽落秋风:形容秋风的凉意,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通常与菊花相关。
  • 绛帐:深红色的帐子,象征高雅的环境。
  • 尊酒:指举杯饮酒。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阳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寓意避邪消灾。此诗中提及的“东篱”与菊花相关,表明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宋摅(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五言诗和乐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受邀登高,欣赏秋景,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并与朋友相聚畅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登高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诗中“登高佳节喜重来”展示了诗人对重阳节的重视与热爱,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会客依随五马开”,形象地描绘出热闹的相聚场面,将节日的欢快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提到的“帽落秋风随意适”,不仅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随性。

在宴会的场景中,诗人感慨“东篱幸有主人席”,体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与珍惜。最后,诗人以“欲报君恩话归去,不妨尊酒论文才”收尾,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恩之情,以及希望通过饮酒畅谈来加深友谊的愿望。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人际关系的温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登高佳节喜重来:表达重阳节的喜悦。
    • 会客依随五马开:描绘热闹的聚会场景。
    • 帽落秋风随意适: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怀迎露菊趁时催:表达对菊花的欣赏。
    • 东篱幸有主人席:感激主人准备的宴席。
    • 绛帐那逢上客陪:期待与高朋共聚。
    • 欲报君恩话归去:表达对朋友的感恩。
    • 不妨尊酒论文才:希望通过饮酒畅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会客依随五马开”比喻热闹的场景。
    • 拟人:帽子随意落下,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喜爱、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登高:象征着节日的习俗和对生活的向上追求。
  • 帽落秋风:体现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 东篱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丰收的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
      • B. 相聚
      • C. 旅行
    2.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3. “帽落秋风”中的“帽”指的是什么?
      • A. 头饰
      • B. 书籍
      • C. 酒杯

答案:1-B,2-C,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重阳节的情感,但侧重于思念与离别的情绪,而宋摅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欢聚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