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 不穿耳》
时间: 2025-01-11 23:4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二 不穿耳
作者:奭良 〔清代〕
望若垂珠,粉滴玲珑,粹白可嘉。是天然爱好,鸳针漫度,风流自赏,蝉鬓微遮。翠珥虚香,琼膏罢揾,穿穴翻嫌璧有瑕。春闺静,指困人红豆,抛出窗纱。明珰点缀原佳。只刻画冰肌事较差。矧掩时指滑,光同半月,欹来脸近,枕印余霞。本自中虚,何劳侧击,片玉装成两朵花。閒寻思,想伊人凿空,悔读南华。
白话文翻译
望去如同垂下的珠子,粉色的滴落玲珑,纯白的色彩让人赞美。这是天然的爱好,鸳鸯的针漫不经心地穿过,风流自赏,轻轻遮住了蝉鬓。翠绿的耳环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琼脂的膏药已经涂抹完,反而觉得穿孔的翡翠有些瑕疵。春闺里静悄悄的,手指困倦地捏着红豆,抛出窗外的纱帘。明亮的珰饰点缀得很好。只是刻画冰肌的事情显得稍逊色。更何况时间的指尖滑动,光影如同半个月亮,倚着我的脸近,留下一丝余霞的印记。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虚幻的,何必去轻易击打,片玉装饰成两朵花。闲暇时思念,想念那伊人凿空,后悔当初读《南华》。
注释
- 鸳针:指的是一种装饰品,通常用来插在头发中的发针,象征爱情。
- 蝉鬓:指的是女子的发型,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翠珥:翠色的耳环,象征富贵与美丽。
- 琼膏:一种珍贵的膏状物,象征美丽的肌肤。
- 春闺:指女子的闺房,象征内心的秘密与思念。
- 红豆:常用作思念的象征,寓意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教经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奭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语言清新流畅。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对伊人的思念,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二 不穿耳》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情感。开篇即以“望若垂珠”描绘出女子的娇美,接着用“粉滴玲珑”与“粹白可嘉”进一步增强了美的视觉冲击,仿佛在眼前展现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形象。
诗中自然景物与女性的美丽交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爱情的深刻理解。尤其在“春闺静,指困人红豆,抛出窗纱”一句中,诗人借用红豆象征思念,表现出对爱人的深切怀念。同时,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透过“本自中虚,何劳侧击,片玉装成两朵花”一句,表达了对世俗美的质疑与对真情的执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思索,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若垂珠”:比喻女子的美貌如同垂下的珠子,生动形象。
- “粉滴玲珑,粹白可嘉”:描述女子肌肤的细腻与纯洁。
- “鸳针漫度,风流自赏”:体现女子的优雅与自信。
- “翠珥虚香,琼膏罢揾”:借用饰品与肌肤来表现女子的美丽。
- “春闺静”: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明珰点缀原佳”:强调女子的打扮,展现其魅力。
- “片玉装成两朵花”:隐喻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望若垂珠”,形象化地描绘女子的美。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之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添诗的情趣。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象征美丽与珍贵。
- 红豆:象征思念与爱情。
- 春闺:象征隐秘的情感与思念。
- 明珰:象征华丽与优雅。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美感,也承载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望若垂珠”所描绘的形象是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美丽的女子
- C. 春天的花朵
-
“红豆”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思念
- C. 财富
-
诗人对时间的看法是什么?
- A. 时间无关紧要
- B. 时间是短暂而珍贵的
- C. 时间是可以控制的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 奭良的《沁园春 其二 不穿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李清照的笔调更显细腻与柔情,而奭良则更加注重外在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