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春暮》

时间: 2025-01-10 21:56:31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白话文翻译:

在帝都的春天即将结束时,重重的门扉深锁在庭院里。
阶前的草已经青翠,黄昏的天空中孤雁已飞去。
楼上遥远的消息由谁来传递,心中的怨恨绵延不绝。
多情的人总是容易被情感缠绕,难以割舍,这正是寒食节。
秋千在小巷中荡漾,夜色静谧,明月初挂,照耀着盛开的梨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帝里:指的是京城,即当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
  • 重门:形容深邃的院落,门多而重,象征封闭。
  • 草绿阶前:阶前的草色鲜绿,描绘春天的景象。
  • 暮天雁断:傍晚时分,天边的雁声已断,暗示离别与孤独。
  • 恨绵绵:指心中的怨恨绵延不绝。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祭祖扫墓,期间禁止生火,吃冷食。
  • 秋千巷陌:秋千在小巷中,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场景。
  • 浸梨花:月光照耀下的梨花,带有清幽之感。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节日,体现了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被誉为“词中之龙”。她的词风细腻婉约,常常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智慧。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繁盛与灭亡,个人生活也充满波折。

创作背景: 《怨王孙·春暮》创作于李清照晚年的动荡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与失去的感慨,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李清照在春末时节的复杂心境。诗的开头“帝里春晚”,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即将告别春天的氛围中,重门深院的描写暗示了孤独与封闭,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草绿阶前,暮天雁断”,将春天的生机与黄昏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孤雁的远去更是象征着离别与失落。

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则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无尽的怨恨,情感的缠绵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楚。“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则将个人的情感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展现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无奈。而最后一句“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月光下宁静如水的夜晚,尽管周围的宁静让人感到安宁,却也更显得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精美,情感上深邃,充分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与感受,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里春晚:表明时间在春末,地点在帝都,营造出一种时光紧迫感。
  • 重门深院:强调孤独,暗示内心的封闭。
  • 草绿阶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暮天雁断:孤雁的离去,象征着分离与失落。
  •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情感的纠结,思念的无尽。
  • 多情自是多沾惹:情感的复杂,难以割舍。
  • 秋千巷陌: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形成对比。
  • 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宁静的夜晚,象征着思念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草绿”暗示生机。
  • 拟人:如“恨绵绵”,将情感具象化。
  • 对仗:如“重门深院”与“草绿阶前”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末时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无奈,渗透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展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离别与孤独。
  • :象征宁静与思念。
  • 梨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A. 李白
    B. 介之推
    C. 杜甫
    D. 王维

  2. “重门深院”所表现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3. 诗中“草绿阶前”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气息? A. 夏
    B. 秋
    C. 春
    D. 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苏轼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李清照更加细腻而柔情,苏轼则略显豪放,两者在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清照全集》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