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时间: 2025-01-10 22:06:27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作者:李清照 〔宋代〕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明亮的窗前独自坐着的孤寂情感。身边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灯光将尽,快要入睡时,连影子也似乎要躲避自己。最后,作者感叹自己是多么凄凉。

注释:

  • 明窗:明亮的窗户,象征着清晰的思绪和孤独的环境。
  • 影儿:指自己的影子,象征着自我和孤独的陪伴。
  • 灯尽:灯光即将熄灭,暗示夜幕降临,也象征着孤独的加深。
  • 抛躲:影子似乎要逃避,表达了与自己内心情感的疏离。
  • 无那:感叹词,表达无奈和悲凉的情绪。

典故解析:

此词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影”与“灯”的意象,可以引申出古人对影子的理解,影子常被视为人的另一种存在,象征着孤独与内心的对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词风柔婉,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正值其生活多舛、饱受磨难之时,情感上受到极大的孤独感影响,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凄凉。

诗歌鉴赏:

李清照的《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孤独的主题。全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人在夜晚静坐时的深思与自省。开头的“谁伴明窗独坐”便直接引入了孤独的主题,明亮的窗光与独坐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我共影儿俩个”则通过影子的陪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影子本是人类的自然伴侣,但在词中却被赋予了逃避的性质,表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情感。接着,“灯尽欲眠时”意指夜深人静,正是思绪交织的时候,影子的“抛躲”暗示着内心的孤独和对自我的逃避。

最后一句“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简单的重复和感叹道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悲伤。通过短短几句,李清照将内心的孤寂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那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伴明窗独坐”:开头直接陈述自己的孤独状态,设置了孤独的基调。
    • “我共影儿俩个”:影子虽是陪伴,但却是无情的,进一步突显孤独。
    • “灯尽欲眠时”:时间的流逝使得孤独感愈加明显。
    • “影也把人抛躲”:影子似乎也在逃避,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情感的高潮,感叹自身的孤独无奈。
  • 修辞手法

    • 拟人:影子被赋予了逃避的性质,使其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情感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词用词简洁,形成一种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和自我疏离展开,表达了对内心孤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明窗:象征着清晰、明亮的思维,反衬出孤独的情感。
  • 影儿:象征陪伴与孤独的结合体,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夜晚的来临加深了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李清照
    • C. 杜甫
  2. 词中提到的“影儿”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自我孤独
    • C. 家人
  3. “灯尽欲眠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安宁
    • B. 期待
    • C. 孤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 vs. 苏轼: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更细腻,突出个人内心的孤寂;而苏轼的作品则多表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李清照词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