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8 06:4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一 高启 〔明代〕
每看摇落即成悲,况在漂零与别离。 为客偶当鲈美处,思兄正值雁来时。 天边暝为秋阴早,江上寒因岁闰迟。 莫把丰姿比杨柳,愁多萧飒恐先衰。
白话文翻译
每次看到树叶凋落就会感到悲伤,更何况是在漂泊和离别的时刻。 作为客人偶然身处鲈鱼美味的地方,思念兄长正值大雁南飞的时候。 天边的暮色因为秋天的阴云而早早降临,江上的寒冷因为岁月的闰月而推迟。 不要将自己的风采比作杨柳,因为忧愁过多,恐怕会先于杨柳而凋零。
注释
- 摇落:指树叶凋落。
- 漂零:漂泊无依。
- 鲈美处:指鲈鱼美味的地方,比喻美好的环境。
- 思兄:思念兄长。
- 雁来时:指大雁南飞的季节,通常是秋天。
- 暝:暮色。
- 秋阴早:秋天的阴云早早出现。
- 岁闰迟:因为闰月,使得岁末的寒冷推迟。
- 丰姿:美好的姿态。
- 萧飒:凋零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秋日江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漂泊之感。高启在江边居住,秋日的景色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悲凉感受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每看摇落即成悲”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秋日凋零景象的敏感和悲伤。接着,诗人通过“为客偶当鲈美处,思兄正值雁来时”进一步抒发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后两句“天边暝为秋阴早,江上寒因岁闰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以“莫把丰姿比杨柳,愁多萧飒恐先衰”作结,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看摇落即成悲:诗人看到秋叶凋落,心中即生悲情。
- 况在漂零与别离:更何况是在漂泊和离别的时刻,悲情更甚。
- 为客偶当鲈美处:作为客人偶然身处鲈鱼美味的地方,看似美好,实则孤独。
- 思兄正值雁来时:思念兄长正值大雁南飞的时候,增添了思乡之情。
- 天边暝为秋阴早:天边的暮色因为秋天的阴云而早早降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江上寒因岁闰迟:江上的寒冷因为岁月的闰月而推迟,加深了岁月的无常感。
- 莫把丰姿比杨柳:不要将自己的风采比作杨柳,因为杨柳虽美,但易凋零。
- 愁多萧飒恐先衰:因为忧愁过多,恐怕会先于杨柳而凋零,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莫把丰姿比杨柳”,将自身的风采比作杨柳,暗示了易逝的美。
- 拟人:如“天边暝为秋阴早”,将天边的暮色拟人化,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每看摇落即成悲,况在漂零与别离”,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悲凉感受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摇落:树叶凋落,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鲈美处:美好的环境,象征着短暂的安逸。
- 雁来时:大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思乡之情。
- 秋阴早:秋天的阴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岁闰迟:岁月的闰月,象征着时间的无常。
- 杨柳:美好的姿态,象征着易逝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每看摇落即成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景象的敏感和悲伤?
- A. 春天的花开
- B. 秋天的叶落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
“为客偶当鲈美处”中的“鲈美处”指的是什么?
- A. 鲈鱼美味的地方
- B. 美丽的风景
- C. 繁华的城市
- D. 安静的乡村
-
诗中“思兄正值雁来时”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 A. 朋友
- B. 兄长
- C. 妻子
- D. 孩子
-
“莫把丰姿比杨柳”中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 A. 坚韧不拔
- B. 易逝的美
- C. 永恒的爱
- D. 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
- B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秋日山居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启《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一》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但高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高启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启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