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

时间: 2025-01-27 03:46:21

帝乡春色岭头梅,高压年华犯雪开。

正与嘉宾思共醉,不须芳物重相催。

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回,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汰几旬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

帝乡春色岭头梅,高压年华犯雪开。正与嘉宾思共醉,不须芳物重相催。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回。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汰几旬来。

白话文翻译

在故乡的春色中,岭头的梅花半开,早早打破了年华的沉寂,冒雪而放。正值与朋友们共饮欢畅,无需再催促那芳香的美酒。车上储存的酒被呼唤出来,侧耳听闻花簪的声音,欢快地载回。风雨难以预料,王事繁忙,何时才能休息,真是令人无奈。

注释

  • 帝乡:指故乡,或是指皇帝的故乡。
  • 高压年华:形容春天的气息压迫着年华,暗指春天的到来。
  • 犯雪开:冒着雪花绽放,形容梅花在寒冷中开放。
  • 重相催:再次催促,表示不需要再催促。
  • 贮酒传呼:储存酒水,传令叫人拿来。
  • 侧弁:侧耳,倾听。
  • 王事剧:王宫的事情繁忙。
  • 未知休汰几旬来:不知道何时能休息,暗指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因其政治才干和历史成就而被后世尊重。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影响深远。司马光的诗歌以朴实自然著称,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春天,诗人和友人一起饮酒赏梅,表现了与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惬意。诗中提到的“风雨难期王事剧”,也暗示了当时政治生活的紧张与繁忙,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有片刻的放松与享乐。

诗歌鉴赏

司马光的《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谊的渴望。全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梅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代表着诗人对友人欢聚一堂的期待。

诗的开头以“帝乡春色”引入,立即设定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背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紧接着,诗人通过“高压年华犯雪开”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绽放的坚韧,暗示着生活中的希望与乐观。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生动而活泼,“不须芳物重相催”一语,则流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绪,表现出对饮酒作乐的热切期待。

最后两句“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汰几旬来”则将个人的欢愉与时代的动荡结合在一起,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整体而言,诗歌在欢愉与忧虑之间取得了平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希望与美好的追求,展现了北宋文人特有的情感与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乡春色岭头梅:在故乡的春色中,岭头的梅花绽放,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2. 高压年华犯雪开:春天的气息催促着梅花在雪中开放,体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生命力。
  3. 正与嘉宾思共醉:正与友人们畅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喜悦。
  4. 不须芳物重相催:无需再催促酒水,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5. 从车贮酒传呼出:酒从车上传出,描写了饮酒的场景。
  6. 侧弁簪花倒载回:侧耳听花簪的声音,表现出欢快的气氛。
  7. 风雨难期王事剧:暗示王事繁忙,生活的不易。
  8. 未知休汰几旬来:指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
  • 对仗:如“正与嘉宾思共醉,不须芳物重相催”,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梅花与春色结合,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无奈。诗人在欢愉与忧虑之间找到了平衡,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希望与春天的到来。
  • 春色:代表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自然的美。
  • :象征欢乐与友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坚韧
    • B. 悲伤
    • C. 哀愁
    • D. 无奈
  2. 诗人希望通过饮酒达到什么效果?

    • A. 忘却烦恼
    • B. 交朋友
    • C. 休息
    • D. 学习
  3. 诗中提到的“风雨难期王事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无奈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陆游《梅花》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写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与司马光的作品相比,王安石更加侧重梅花的坚韧精神,而司马光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历史巨著,了解其历史观与思想。
  • 《宋诗三百首》:可作为了解宋代诗词的参考书。
  • 相关研究论文:关于司马光与宋代诗歌的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