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
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时,事情开始繁忙;太阳落下时,万物皆归宁静。
唉,追求名利的人啊,你们急于追逐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机事:指事情、事务,尤其是指日常忙碌的事务。
- 群动息:指众生的活动和宁静,日落之后众生归于平静。
- 吁嗟:感叹、叹息。
- 利名子:名利,指名声和利益。
- 逐逐:急切地追逐。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日出日落常被用作象征生死和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日出日落的对比,表达了对名利追逐的质疑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对比手法在许多诗歌中都有体现,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南宋诗人,擅长写作古诗,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名利的追求愈发明显,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与批判,提倡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日出和日落的对比,深刻反映了生活的节奏与人类的心态。日出时,万物复苏,万象更新,象征着忙碌的开始,似乎在暗示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而日落时,万物归于宁静,象征着一种平和的境界。诗人通过“吁嗟利名子”的感叹,将对名利追求的无奈和批判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逐逐何所急”的提问,进一步引导读者反思,生活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名利的获得,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出机事生”:日出时,万事万物开始忙碌,暗示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 “日入群动息”:日落时,众生活动停止,回归宁静,象征内心的平和。
- “吁嗟利名子”:感叹追求名利的人,表达对这种行为的无奈与失望。
- “逐逐何所急”:质疑追逐名利的急切,反映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日出与日落的对比,体现人生的忙碌与宁静。
- 拟人:将日出日落与人类活动联系,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日出日落的描绘,探讨了名利的空虚与内心的宁静,提倡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别忘了内心的安宁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 日出:象征新生和开始,代表忙碌与追求。
- 日落:象征结束与归宿,代表宁静与反思。
- 利名:象征世俗的追求与虚荣,反映人们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日出”象征什么?
- A. 新生与开始
- B. 结束与宁静
- C. 追求名利
答案:A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热衷追逐
- B. 反思与批判
- C. 无所谓
答案:B
-
“逐逐何所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追逐名利的迫切
- B. 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
- C. 对世俗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同样探讨了生活的哲理与内心的宁静。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刘学箕的《息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前者强调对名利的反思,后者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二者都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和情感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和解读。
- 《宋代诗人研究》:关于宋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详尽资料。
- 相关诗词集:收录多位古代诗人的代表作,便于对比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