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原与草堂,转眼事非旧。一壑今独专,造物有付授。
白话文翻译:
竹林和草堂的景象,转瞬之间已不再如旧。如今这一壑独自专属,仿佛是造物主的恩赐与安排。
注释:
- 竹原:指竹子生长的地方,象征自然幽静之地。
- 草堂:草搭成的房屋,通常指隐居的地方,象征简朴生活。
- 转眼: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瞬即逝。
- 事非旧:事情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暗示变化。
- 壑:指山谷或深渊,这里特指作者现在所处的地方。
- 独专:独特、专属,表示现状的独特性。
- 造物:指自然或宇宙的创造者,常用以指代上天或命运。
- 付授:赋予、给予,表示某种天意或命运的安排。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竹原”和“草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描绘隐居的生活,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刘学箕可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诗作展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而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纷争,刘学箕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刘学箕的《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专壑》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竹林与草堂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然而,随着“转眼事非旧”一句的出现,诗人迅速将读者的注意力转向了变化与时光的流逝,似乎在提醒我们,虽然环境依旧,但内心的感受和外界的变化却是不可逆转的。
接下来的“壑今独专”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所处的这片山谷是何等的独特,仿佛是造物主特别为他留存的圣地。这种独特感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宿与宁静。诗的最后一句“造物有付授”则暗示着一种宿命论,造物主的安排和恩赐,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着生活的方向。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宁静而深邃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原与草堂:描绘出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安静和谐的感受。
- 转眼事非旧: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令人感到惆怅。
- 一壑今独专:强调诗人所处环境的独特性,暗示孤独与自我。
- 造物有付授:暗示命运的安排,表达一种无奈与接受。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事非旧”的对比,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象征:竹原、草堂象征自然与隐逸生活,壑则象征心灵的归宿。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变化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竹原:象征清雅和自然。
- 草堂:象征简朴和隐逸。
- 壑: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归宿。
- 造物:象征命运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原”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清雅
- C. 复杂
-
诗中的“事非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怀旧
- B. 失落
- C. 无奈
-
“造物有付授”中的“造物”指的是:
- A. 自然
- B. 人类
- C. 动物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刘学箕的这首则更倾向于对变化的感慨与内心独特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的恬淡生活,而刘学箕则在变化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