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竹枝词 其三》

时间: 2025-04-27 18:27:09

日斜沙市趁墟多,村妇青奁藉绿莎。

莫惜筹花无酒盏,人归买得小红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斜沙市趁墟多,村妇青奁藉绿莎。
莫惜筹花无酒盏,人归买得小红螺。

白话文翻译:

太阳斜照下的沙市,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村里的妇女在绿草上摆放着青色的篮子。
不要惋惜手中花朵没有酒杯,
人们归来时可以买到小红螺。

注释:

  • 日斜:指太阳快要落山,光线倾斜。
  • 沙市:沙滩上的集市,通常是交易的地方。
  • 趁墟多:利用集市热闹的时机。
  • 青奁:青色的竹篓或篮子,用于装东西。
  • 藉绿莎:在绿草上摆放,意指妇女们在草地上卖东西。
  • 莫惜:不要可惜、不要吝惜。
  • 筹花:指用来换酒的花,可能是指装饰或赠送的花。
  • 无酒盏:没有酒杯,含有失落之意。
  • 人归:人们回来的时候。
  • 小红螺:小巧的红色海螺,可能是市场上售卖的商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生活场景和民俗习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诗中提到的“村妇”、“小红螺”等元素,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突显了农村的淳朴和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麟焻,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其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质朴,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琉球竹枝词》系列诗作源于作者对琉球(今冲绳)的热爱,诗中描绘了琉球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快的语调描绘了一个傍晚的集市场景,展现了平凡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前两句“日斜沙市趁墟多,村妇青奁藉绿莎”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示了傍晚时分,村妇在集市上忙碌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诗中描绘的“青奁”、“绿莎”等意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草地之上。

接下来的“莫惜筹花无酒盏,人归买得小红螺”则带有一丝惆怅与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即使没有酒盏来享受,生活依然有其乐趣,归来的路上总能买到一些小的快乐——小红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描绘了生活的细节,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斜沙市趁墟多:傍晚时分,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 村妇青奁藉绿莎:村里的妇女用青色的篮子在绿色的草地上摆放商品,展现出农村生活的朴实。
  3. 莫惜筹花无酒盏:虽然没有酒杯可以享用,不必过于惋惜。
  4. 人归买得小红螺:人们回家时可以买到小红螺,寓意即便生活简单,也能找到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琐事比作“筹花”,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具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尽管生活中有惆怅,但仍可在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快乐,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 沙市:代表集市的热闹与人情味。
  • 村妇:体现了农村女性的勤劳与淳朴。
  • 小红螺:象征小而美好的生活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场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诗中“青奁”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篮子
    • C. 一种酒
    • D. 一种食物
  3. 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是?

    • A. 悲观
    • B. 无所谓
    • C. 积极
    • D. 消极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林麟焻的《琉球竹枝词》更关注平凡的生活细节,而李白则着重于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林麟焻研究》
  • 《琉球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