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九秋同人集金石书画会于西泠印社适四照亭落成占此黏壁》

时间: 2025-01-08 18:18:15

西泠桥畔水泠泠,坐爱孤山四照亭。

社结十年昌颉籀,泉留一滴润琼瑛。

跫然屐响忻邻友,偶尔形忘恋旧盟。

立尽斜阳秋已晚,黄华老大笑颜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泠桥畔水泠泠,坐爱孤山四照亭。
社结十年昌颉籀,泉留一滴润琼瑛。
跫然屐响忻邻友,偶尔形忘恋旧盟。
立尽斜阳秋已晚,黄华老大笑颜酲。

白话文翻译

在西泠桥边,水声潺潺,我爱那孤山上的四照亭。
经过十年的努力,社团如同昌盛的颉颃文字,
泉水中留下一滴,滋润着美玉般的琼瑛。
脚步声轻响,欢喜与邻友相聚,偶尔忘却了旧日的约定。
站在斜阳下,秋天已经晚了,老黄的笑脸醉意朦胧。

注释

  • 西泠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风景如画。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四照亭:位于孤山上,是一个著名的观景亭,象征孤高与雅致。
  • 昌颉籀:指的是汉字的造字和演变,昌颉是古代造字的传说人物。
  • 琼瑛:比喻美玉,象征珍贵与美好。
  • 跫然:指脚步声,形容轻快的步伐。
  • :心情愉快,欢喜。
  • :指约定或誓言。
  • 斜阳:指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黄华老大:可能是指一位年长的朋友,以“黄华”来形容其年纪和容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费砚,近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景抒情,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甲寅年九月,恰逢金石书画会在西泠印社的四照亭落成。诗人在欢庆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泠桥畔的自然景色和四照亭的落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氛围。首联以“水泠泠”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桥边流水的清脆悦耳,令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自然中。孤山四照亭的意象则传达了一种孤高雅致的情怀,象征着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中间两联描绘了社团十年的发展与友谊的深厚,社团如同昌盛的文字,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泉水滴落的意象则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最后两联在夕阳西下的时间节点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欢聚的珍惜,黄华老大的笑颜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友谊的醇厚。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静谧之美,又渗透着深厚的人情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泠桥畔水泠泠:描绘西泠桥边流水的声音,营造宁静的氛围。
  • 坐爱孤山四照亭:表达诗人对四照亭的喜爱,亭子象征着雅致与孤高。
  • 社结十年昌颉籀:指社团在十年间的发展,如同汉字的演变,寓意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 泉留一滴润琼瑛:泉水的滴落滋润了美玉,象征珍贵的友谊与文化的滋养。
  • 跫然屐响忻邻友:脚步声轻响,表达与朋友相聚时的欢快心情。
  • 偶尔形忘恋旧盟:在欢聚中偶尔忘却了昔日的约定,展示友谊的随意与自然。
  • 立尽斜阳秋已晚: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结束。
  • 黄华老大笑颜酲:黄华老人的笑容透露出醉意,彰显友谊的醇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团比作昌盛的文字,增强了文化传承的意味。
  • 拟人:将泉水的滴落拟人化,赋予其滋润的意象。
  • 对仗:全诗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泠桥:代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四照亭:象征孤高与雅致。
  • 泉水:象征生命与滋润。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结束。
  • 黄华:体现友谊的温馨与醇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泠泠”是形容什么?

    • A. 水声清脆
    • B. 风声呼啸
    • C. 鸟鸣悦耳
    • D. 人声嘈杂
  2. “四照亭”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孤高与雅致
    • C. 热情
    • D. 忧伤
  3. 诗中“黄华老大”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一位年长的朋友
    • C. 无名氏
    • D. 一位女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展现了孤独与对时光的感慨。
  • 杜甫《春望》:反映了历史变迁与社会责任感,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