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

时间: 2025-04-25 03:38:26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
作者:薛昭蕴 〔唐代〕

粉上依稀有泪痕,
郡庭花落欲黄昏,
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
延秋门外卓金轮,
日斜人散暗销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花落黄昏时的伤感情绪。她的脸上依稀可见泪痕,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忧伤与遗憾。她独自坐在郡庭,思绪万千,却又无人与之倾诉。回忆起去年寒食节,在延秋门外,她曾见过那金色的车轮,夕阳斜照,周围的人渐渐散去,留下她一人陷入无尽的思念之中,心中满是愁苦。

注释

  1. 粉上:指脸上涂的粉,常用以形容女子的妆容。
  2. 郡庭:指官府的庭院,生活背景的描写。
  3. 寒食日:指寒食节,传统节日,祭奠先人,通常在清明前两天。
  4. 延秋门: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是比喻感情的延续和秋天的萧瑟。
  5. 卓金轮:形容车子,金轮代表华丽与尊贵。
  6. 日斜人散:夕阳西下,人们纷纷离去,意象中隐含着孤独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昭蕴,唐代女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赞誉。她的诗词多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语言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该词作成于唐代,正值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生活与爱情中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粉上依稀有泪痕”直接点出女子的悲伤,描绘出她的内心世界。随着诗句的推进,女子的思绪从现实的失落转向过去的美好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得去年寒食日”这一句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情感的引子,暗示着过去的欢乐与如今的孤寂。女子对“延秋门外卓金轮”的回忆,代表着她对往昔的怀念,这不仅是对一个节日的追忆,更是对一段感情的追溯。最后一句“日斜人散暗销魂”则以景寓情,夕阳西下,周围的人渐渐散去,女子的孤独感愈发显著,心中的愁苦似乎在夕阳的映衬下更加显得沉重。

整首词在音韵上流畅,情感上深邃,展示了唐代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粉上依稀有泪痕:女子脸上化妆的粉上留下了泪痕,暗示她的悲伤。
  2. 郡庭花落欲黄昏:在郡庭中,花瓣纷纷落下,正值黄昏,渲染出一种伤感的气氛。
  3. 远情深恨与谁论?:她的感情深挚而苦涩,却又无人与之倾诉,产生了孤独感。
  4. 记得去年寒食日:回忆起去年寒食节的情景,意味着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失落形成对比。
  5. 延秋门外卓金轮:描绘当时的场景,金色车轮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6. 日斜人散暗销魂:夕阳西下,人们离去,留下她独自一人,心中满是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泪痕”比喻内心的伤痛。
  • 拟人:花落如人离,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哀伤。
  • 对仗:如“日斜人散”与“粉上泪痕”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泪痕:象征着悲伤与失落。
  2. 郡庭花落:代表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逝去。
  3. 寒食日:传统节日,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4. 金轮: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过去的幸福。
  5. 日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清明节

  2.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现了女子的孤独感?
    A. 黄昏
    B. 金轮
    C. 花落
    D. 泪痕

  3. 诗中提到的“日斜人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满足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韦庄《思佳客·春怨》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浣溪沙》均表达了女性的思念与孤独,但《如梦令》更加强调对爱情的追忆,而《浣溪沙》则注重于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唐代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女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