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时间: 2025-04-27 07:25:00

秋到长门秋草黄。

画梁双燕去,出宫墙。

玉箫无复理霓裳。

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

舞衣红绶带,绣鸳鸯。

至今犹惹御炉香。

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意思解释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作者: 薛昭蕴 〔唐代〕

原文展示:

秋到长门秋草黄。
画梁双燕去,出宫墙。
玉箫无复理霓裳。
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
舞衣红绶带,绣鸳鸯。
至今犹惹御炉香。
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长门外的秋草已变黄。
画梁上的双燕飞走了,越过了宫墙。
玉箫的声响再也无法整理那霓裳。
金蝉已落下,鸾镜也遮住了妆容。
我怀念昔日的昭阳殿,
那时舞衣红绶带,绣着鸳鸯图案。
至今仍让我心动的,是那御炉的香气。
魂梦断绝,愁苦中听着漏声更长。

注释:

  • 长门:指长门宫,古代宫殿之一。
  • 画梁双燕:画梁上栖息的双燕,象征离别。
  • 玉箫:一种乐器,常用于舞乐中。
  • 霓裳:华丽的衣裳,常指舞者的服装。
  • 金蝉:象征着凋零与失落。
  • 鸾镜:古代的一种镜子,象征美丽和妆容。
  • 昭阳:指昭阳殿,是唐代宫廷中用于宴乐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昭蕴,唐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词风格独特,情感细腻,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长门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封闭,而秋天则暗示着离别与衰落。

诗歌鉴赏: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是一首充满了秋意与思念的词作。起初,诗人通过“秋草黄”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双燕的离去,象征着失去与离别,令人倍感伤感。诗人对过往的怀念愈发强烈,尤其是对昔日舞会的回忆,舞衣的红绶带与鸳鸯图案,生动地描绘了那段欢乐时光的美好。然而,随着“金蝉坠,鸾镜掩休妆”的描写,诗人意识到美好已成过去,现实的孤独与愁苦愈发明显。最后几句,通过“魂梦断”和“愁听漏更长”的意象,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念的绵长,情感深沉,余韵悠长。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景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到长门秋草黄:秋天来临,长门边的草已变黄,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凋零。
  2. 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画梁上的双燕飞走,象征着离别,逃离这个封闭的空间。
  3. 玉箫无复理霓裳:乐声不再,无法理清华丽的霓裳,暗示着欢乐的消逝。
  4. 金蝉坠,鸾镜掩休妆:金蝉的掉落与镜子的遮掩,象征着失去美丽与青春。
  5. 忆昔在昭阳:怀念曾经在昭阳殿的快乐时光。
  6. 舞衣红绶带,绣鸳鸯:鲜艳的舞衣与绣有鸳鸯的绶带,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7. 至今犹惹御炉香:依然被御炉香气所吸引,象征着对那段时光的留恋。
  8. 魂梦断,愁听漏更长:梦魂断绝,愁绪中听着漏声更长,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蝉”和“鸾镜”比喻美好与失落。
  • 拟人:双燕的离去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流动。
  • 对仗:如“舞衣红绶带,绣鸳鸯”,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昔日快乐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厚,余韵绵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
  • 双燕:象征着离别与失去的美好。
  • 御炉香: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内心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到长门秋草黄”中的“秋草”指的是什么?

    • A. 花草
    • B. 秋天的草
    • C. 黄叶
    • D. 竹子
  2. 诗中提到的“金蝉”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失落
    • C. 美丽
    • D. 年轻
  3. 诗人对昔日舞会的怀念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 A. 雨声
    • B. 舞衣与鸳鸯
    • C. 秋风
    • D. 月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小重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激烈,而薛昭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女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