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江杂诗六首》

时间: 2025-01-26 05:33:31

落日官军举号齐,雕戈画盾障山蹊。

不嫌铜斗通宵击,却厌斑鸡半岭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官军举号齐,
雕戈画盾障山蹊。
不嫌铜斗通宵击,
却厌斑鸡半岭啼。

白话文翻译:

落日时分,官军齐声号令,
雕刻的矛戈和画着的盾牌阻挡了山间小路。
他们不嫌弃整夜的铜锣声震耳欲聋,
却厌烦半山腰的斑鸡鸣叫。

注释:

  • 官军:指的是朝廷的军队。
  • 雕戈:雕刻精美的武器,象征军队的威武。
  • 画盾:指的是装饰性的盾牌,显示出军队的气势。
  • 障山蹊:阻挡了山间的小路,描绘出战斗环境。
  • 铜斗:指的是铜制的鼓,古时用于鼓动士气的乐器。
  • 斑鸡:一种鸟,鸣叫声刺耳,诗中用来比喻扰人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描写的是战斗场景,体现了军队的整齐与威严,同时又流露出对自然环境中干扰的厌烦。铜鼓和斑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士兵在战斗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少南,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期,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的心态,以及对环境的敏感与反应。

诗歌鉴赏:

《府江杂诗六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呈现了战士在夕阳下的紧张气氛。诗的开头“落日官军举号齐”,立即营造出一种严肃的军事氛围,士兵们在落日的余晖中整齐划一,显示出军队的纪律与力量。接着,诗人以“雕戈画盾”描绘了军队的装备,展现了他们的战斗准备和决心。

随着诗句的推进,转向了士兵们对环境声音的反应。“不嫌铜斗通宵击”,表现出士兵们对战斗的专注与投入,尽管夜间铜锣声震耳欲聋,他们依旧全神贯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却厌斑鸡半岭啼”,则展现出一种微妙的情感转变,士兵们对自然之声的厌烦,反映了他们在战斗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对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使得军事的紧张与自然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深刻揭示了人在战争环境中所面临的身心双重挑战。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战士的英勇,也表达了他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落日官军举号齐”:描写落日时分,官军齐声发号施令,显示出军队的整齐和严谨。
    • “雕戈画盾障山蹊”:形容军队的武器装备与山间小路的阻挡,强调战斗的环境。
    • “不嫌铜斗通宵击”:表现士兵们虽然铜锣声响彻,仍全神贯注于战斗。
    • “却厌斑鸡半岭啼”:士兵对自然声音的厌烦,反映内心的焦虑与对安宁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雕戈画盾”,工整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 比喻:斑鸡的鸣叫比喻成扰人的声音,突显士兵的心态变化。
  •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描绘战士在战斗环境中所面对的喧嚣与压力,反映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展现了战争对人心理的影响。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战斗前的紧张与即将来临的黑暗。
  • 官军:代表着国家的力量与权威。
  • 雕戈画盾:体现武器的精美和军队的威武。
  • 铜斗:象征战斗中的紧迫感。
  • 斑鸡:自然界的干扰,象征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落日官军举号齐”中的“号齐”指的是什么?

    • A. 士兵们的口号
    • B. 士兵们的整齐
    • C. 将领的命令
  2. 诗中所说的“斑鸡”象征了什么?

    • A. 宁静
    • B. 干扰
    • C. 胜利
  3. 诗中提到的“铜斗”是用来干什么的?

    • A. 休息
    • B. 打击敌人
    • C. 鼓动士气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安宁的渴望,表现手法上更为细腻。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思考,风格上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