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 其二 春宵月下忆远,仍用前韵》
时间: 2025-01-10 22:5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胥引 其二 春宵月下忆远》 作者:易顺鼎
离鸾院落,月浸柔天,绿春如湿。
钏响荒唐,梦中记起松腕白。
十年清夜吹箫,向垂杨江国。
带露敲扉,睡莺花上惊立。
帘影摇镫,肯话我生平疏逸。
沉沉小叹,多恐凉蟾听得。
便趁一丝香雾,到高楼西北。
冰透相思,余寒尚在衫色。
白话文翻译
离开鸾凤的院落,月光如水般洒在柔和的天空,春天的气息湿润如绿意。镯子碰撞的声音显得荒唐,我梦中想起那白皙的手腕。十年漫长的清夜里,我吹着箫声,向着那垂杨的江国。湿露敲打着门扉,睡觉的莺鸟在花上惊醒。帘影摇曳着灯光,愿意与我谈论生平的闲逸。轻轻叹息,生怕凉爽的月蟾会听见。于是我趁着一丝香雾,走到高楼的西北方。透过冰冷的思念,依然感觉衫上残留的寒意。
注释
- 离鸾:指离开鸾凤的院落,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月浸柔天:形容月光柔和,浸润了天空。
- 钏响荒唐:指镯子碰撞的声音,感觉荒唐而无奈。
- 十年清夜:形容漫长的十年夜晚,清静无声。
- 带露敲扉:指清晨的露水敲打门扉,暗示清晨的到来。
- 凉蟾:指凉爽的月亮,象征孤独和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1645—1713),字子华,号白云,清代诗人,擅长词,尤以《华胥引》系列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华胥引 其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月夜思念远方人的情感。这首词运用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氛围。开头“离鸾院落,月浸柔天”即以月光和院落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绪。接着的“钏响荒唐”则将内心的无奈与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清夜的背景下,融入了音乐、自然、情感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十年清夜吹箫”,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也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带露敲扉”,诗人引入了清晨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开始。最后一句“冰透相思,余寒尚在衫色”则是对思念的深刻描写,显示出情感的冰冷与余温,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鸾院落: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离别。
- 月浸柔天:描绘了月光洒落的柔和景象,增强了氛围。
- 钏响荒唐:镯子的声响显得无奈,反映作者的内心状态。
- 十年清夜吹箫:暗示漫长的思念,音乐是情感的寄托。
- 带露敲扉:清晨的来临,象征着新的希望与开始。
- 帘影摇镫:灯光的摇曳与夜的静谧形成对比。
- 沉沉小叹: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不安。
- 便趁一丝香雾:借助香雾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 冰透相思:思念如冰冷,真实而刺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浸柔天”,将月光与柔和的天空相联系。
- 拟人:如“睡莺花上惊立”,让自然有了生命的感觉。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工整,形成韵律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远方人的牵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了深刻的情感氛围,反映了人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思念。
- 院落:象征归属与离别。
- 钏:代表着爱情的承诺与虚无。
- 箫声: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思念。
- 花与莺: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浸柔天”意指什么?
- A. 月光柔和
- B. 天气寒冷
- C. 夜晚宁静
-
“十年清夜吹箫”表明了作者的?
- A. 对音乐的热爱
- B. 对过去的回忆
-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凉蟾”是指?
- A. 一种动物
- B. 月亮
- C. 清晨的露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易顺鼎的《华胥引》与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均反映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爱情的追忆。两者都运用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深邃,但易顺鼎更侧重于孤独感的渲染,而纳兰性德则在情感的细腻与温柔中流露出更多的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易顺鼎与华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