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别成威闍黎》
时间: 2025-01-26 00:5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中别成威闍黎》 —— 李群玉
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
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
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
宁假喻芭蕉,真成嗅薝卜。
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
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
何方济了岸,祗仗慈航力。
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白话文翻译:
这位高人真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冷冰冰的霜气使他更显规则。游荡的心灵去往何处,在幽深的沉默中宴坐。解开空灵与隐秘的行走,崇尚德行的名声高扬。畅谈如同驾驭秋涛,龙宫的思想从心底迸发。众人在黑夜中迷失,浩浩荡荡的昏暗笼罩着。赤水深达千丈,几人能够得到其中的珍珠?举杯揽取汪洋的潮水,究竟什么是真理又何其难以测度。宁可借助芭蕉作为比喻,也不愿真正去嗅探薝卜的香气。松声扫过洁白的月光,晴朗的夜晚带来宁静的域。清净的梵音罢了法筵,天香弥漫在衣襋之中。何方能渡过这岸,唯靠慈悲的航行力量。愿与十八位贤者,共同栖息在翠莲的国度。
注释:
- 上人:指高人、圣人。
- 冰霜凛规则:形容此人清冷严肃,具有高尚品格。
- 冥默:指深沉的沉默。
- 名腊:名声与德行。
- 驾秋涛:比喻高人谈论的深刻道理。
- 赤水:指水的深度,象征深邃的智慧。
- 玄珠:深奥的珍宝,象征智慧与真理。
- 持杯挹溟涨:借代,表示探索深邃的道理。
- 慈航力:指慈悲的力量,能够渡人。
- 十八贤:指古代的贤士,象征志同道合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高人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哲理为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开头的“至哉彼上人”引出全诗的主题,表现出对高人德行的赞美。诗中涉及的“赤水千丈深”与“玄珠几人得”寓意深刻,暗示智慧的获得并非易事,只有少数人能真正领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栖息于理想的国度,体现出对精神寄托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哲理思考,情感深邃,语言优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哉彼上人:开篇即点明主旨,歌颂高人,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崇敬。
- 冰霜凛规则:形容高人的品德清冷而严明。
- 游心杳何境:表现出思绪的游荡与迷茫。
- 宴坐入冥默:意指在深沉的沉静中静坐思考。
- 解空与密行:探讨空灵和隐秘的道理,揭示内心的追求。
- 吐论驾秋涛:表达其思想的深邃与广博。
- 群迷行大夜:众人在黑暗中迷茫失落。
- 赤水千丈深:象征真理的深邃难以获取。
- 持杯挹溟涨:比喻探寻真理的艰难。
- 宁假喻芭蕉:宁可借助比喻,也不愿深入探讨。
- 松声扫白月:意象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天香满衣襋:象征理想与信仰的充盈。
- 愿与十八贤:表达对理想志同道合者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持杯挹溟涨”,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思想。
- 对仗:如“解空与密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声与月光的交融,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理想人格的追求、智慧的探寻,以及对友人的怀念,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霜:象征高洁与严肃。
- 赤水:深邃与智慧。
- 松声:自然与宁静。
- 天香:理想与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水”象征什么?
- A. 浅显的知识
- B. 深邃的智慧
- C. 浪费的时间
- D. 一种植物
-
“愿与十八贤”中“十八贤”指的是?
- A. 古代的贤士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种理想
- D. 一种植物
答案:
- B. 深邃的智慧
- A. 古代的贤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群玉的《湘中别成威闍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李群玉更侧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王维则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