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狄佩(梁公玄孙,旅于南国)》

时间: 2025-01-11 08:11:19

翠竹不着花,凤雏长忍饥。

未开凡霄翮,空把碧梧枝。

圣人奏云韶,祥凤一来仪。

文章耀白日,众鸟莫敢窥。

郁抑不自言,凡鸟何由知。

当看九千仞,飞出太平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狄佩(梁公玄孙,旅于南国)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翠竹不着花,凤雏长忍饥。
未开凡霄翮,空把碧梧枝。
圣人奏云韶,祥凤一来仪。
文章耀白日,众鸟莫敢窥。
郁抑不自言,凡鸟何由知。
当看九千仞,飞出太平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翠竹没有开花,象征着理想未能实现;凤雏在饥饿中忍耐,暗示着有才华的人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未曾展翅飞翔,徒然依附于碧梧的枝头,说明才华被压抑。圣人演奏着韶乐,祥和的凤凰降临,象征着美好的前景。文章光耀如白日,然而众多鸟儿却不敢窥探,说明真正的才华是被低估的。郁抑的情感无法自言自语,普通的鸟儿又怎能理解?最终,作者希望能在太平盛世中,飞向更高的天空。

注释:

  • 翠竹:绿色的竹子,象征清高、坚韧。
  • 凤雏:年轻的凤凰,象征有潜力的人才。
  • 凡霄翮:普通的翅膀,表达潜在的能力未能得到发挥。
  • 碧梧:一种理想的栖息地,象征理想环境。
  • 圣人:指贤明的人,有智慧和道德的人。
  • 云韶:古代乐曲名,象征美好的音乐和文化。
  • 众鸟:指社会上的人们,代表对优秀人才的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风格婉约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群玉南游之际,见南国景色的秀丽与人文的丰富,心中却有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故作此诗。

诗歌鉴赏:

李群玉的《别狄佩》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翠竹不着花”以竹子未开花的景象,隐喻了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在环境中无法展现自我,饱受孤独与饥渴的煎熬。接着“凤雏长忍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希望,借“当看九千仞,飞出太平时”来表达对理想实现的期待与信心。作者虽身处逆境,心中却始终怀抱理想,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展翅高飞,冲破束缚。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出对社会环境的深思,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竹不着花:竹子虽美却不结果,象征才华的未能施展。
  2. 凤雏长忍饥:有潜力的人才饥渴无处施展,感受到无奈。
  3. 未开凡霄翮:平凡的翅膀未能展翅,暗示潜能未被发掘。
  4. 空把碧梧枝:徒然依附于理想环境,却无法实现理想。
  5. 圣人奏云韶:贤者的音乐象征着文化的辉煌。
  6. 祥凤一来仪:凤凰的降临意味着吉祥与美好的未来。
  7. 文章耀白日:优秀的作品如同太阳般耀眼。
  8. 众鸟莫敢窥:其他人由于惧怕而不敢接近优秀的才华。
  9. 郁抑不自言:内心的抑郁无法诉说。
  10. 凡鸟何由知:普通人无法理解优秀者的痛苦。
  11. 当看九千仞:比喻希望能够冲破一切,追求高远的理想。
  12. 飞出太平时:希望在太平盛世中施展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雏”比作有潜力的人才,反映其渴望。
  • 拟人:将竹子、鸟等赋予人类情感,增强情感的渲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社会中有才华的人因环境的压抑而感到无奈,但又不失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竹:象征坚韧与清高,暗示有理想的人。
  • 凤雏:代表年轻有为的才俊,渴望被重用。
  • 碧梧:理想的栖息地,象征理想境界。
  • 云韶:古代的乐曲,象征文化的辉煌与人文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雏”指的是:
    A. 年轻的凤凰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2. 诗歌反映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忧伤
    C. 失落与希望
    D. 平静

  3. “当看九千仞”中的“九千仞”指的是:
    A. 高山
    B. 河流
    C. 海洋
    D. 飞翔的高度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群玉的《别狄佩》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但李群玉更侧重个人才华的压抑,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力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集》
  • 《唐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