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寺霁夜》

时间: 2025-01-26 00:36:21

雨过琉璃宫,佳兴浩清绝。

松风冷晴滩,竹路踏碎月。

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

皓夜千树寒,峥嵘万岩雪。

后山鹤唳断,前池荷香发。

境寂凉夜深,神思空飞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过琉璃宫,佳兴浩清绝。
松风冷晴滩,竹路踏碎月。
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
皓夜千树寒,峥嵘万岩雪。
后山鹤唳断,前池荷香发。
境寂凉夜深,神思空飞越。

白话文翻译:

雨过琉璃宫后,心情畅快而清新绝伦。
松风在晴滩上吹拂,竹路上踩碎了月光。
月光如水般荡漾,空气清爽星光熠熠。
皓洁的夜晚千树寒意凛然,巍峨的万岩如雪。
后山传来鹤的哀鸣,前池的荷花散发香气。
幽静的境界,凉夜愈加深沉,思绪在空中飞扬。

注释:

  • 琉璃宫:指美丽的宫殿,常用来形容高雅的场所。
  • 佳兴:美好的兴致,指愉快的情绪。
  • 松风:松树间的风,象征清凉。
  • 竹路:竹子的道路,清幽之地。
  • 皓夜:明亮的夜晚,通常指月光皎洁的夜晚。
  • 鹤唳:鹤的叫声,常寓意孤独或高洁。
  • 荷香:荷花的香味,象征清新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代表作有《江上渔者》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群玉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验之时,表达了他在雨后寂静夜晚的心境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湘西寺霁夜》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场雨后宁静夜晚的美丽景象,清新的空气,明亮的月光,和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松风冷晴滩”和“竹路踏碎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后山鹤唳断,前池荷香发”,将声音与气味结合,产生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最后一句“境寂凉夜深,神思空飞越”,则将个人的思绪与自然的静谧融为一体,表明在这深沉的夜晚,内心的思维得以自由飞扬。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群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雨过琉璃宫:雨后的琉璃宫显得更加清新美丽,暗示雨水洗净了尘埃。
    2. 佳兴浩清绝:诗人情绪高涨,感受到无比清爽的气息。
    3. 松风冷晴滩:松树间的风带来清凉,晴滩上显得格外宁静。
    4. 竹路踏碎月:月光照在竹路上,行走时似乎将月光踩碎,形象生动。
    5. 月波荡如水:月光在水面上荡漾,形成波纹,映衬出夜的美丽。
    6. 气爽星朗灭:空气清新,星星明亮而又宁静。
    7. 皓夜千树寒:明亮的夜晚,千树显得寒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8. 峥嵘万岩雪:万千山岩在月光下如同白雪覆盖,壮丽而清冷。
    9. 后山鹤唳断:后山间传来鹤的叫声,增加了孤独感。
    10. 前池荷香发:荷花的香气在前池散发,带来自然的芬芳。
    11. 境寂凉夜深:环境幽静,夜晚愈加深沉,凝聚了时空的宁静。
    12. 神思空飞越:思绪在这样的夜晚无拘无束地飞翔,表达了诗人的自由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波荡如水”,将月光比作水,生动形象。
    • 拟人:如“竹路踏碎月”,给月光赋予了动态,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哲理。

意象分析:

  • :象征洗净与重生,带来清新空气。
  • :象征宁静与思考,代表诗人的内心感受。
  • 松竹:象征坚韧与清雅,表达自然的高洁。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丽,展现自然景色的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琉璃宫”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宫殿
    B. 破旧的建筑
    C. 一片湖泊

  2. “后山鹤唳断”中,鹤的叫声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欢乐

  3. 诗中描绘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A. 喧闹
    B. 宁静
    C. 昏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暘》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暘》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与李群玉的《湘西寺霁夜》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王维更偏向于清淡淡远,而李群玉则更多地展示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群玉研究》
  • 《李群玉诗歌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