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池泛舟》

时间: 2025-01-11 06:14:28

九月莲花死,萍枯霜水清。

船浮天光远,棹拂翠澜轻。

古木□□□,了无烟霭生。

游鳞泳皎洁,洞见逍遥情。

渔父一曲歌,沧浪遂知名。

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云池泛舟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九月莲花死,萍枯霜水清。
船浮天光远,棹拂翠澜轻。
古木,了无烟霭生。
游鳞泳皎洁,洞见逍遥情。
渔父一曲歌,沧浪遂知名。
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莲花枯萎,浮萍也枯萎了,霜打过的水显得格外清澈。小船漂浮在远方的天光之下,桨轻轻拂动着翠绿的波澜。古老的树木,已经没有烟雾缭绕的景象。游鱼在水中游弋,洁白透明,仿佛洞察着那逍遥自在的情趣。渔夫唱着一曲歌,使得沧浪水面因此而声名远扬。我不知道这水面上,是否可以洗涤我的缨带。

注释:

  • 九月:指农历九月,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莲花死:指莲花枯萎,象征生命的凋零。
  • 萍枯:浮萍也枯萎,暗示水面缺乏生机。
  • 霜水清:秋霜使得水清澈透明。
  • 棹拂:划桨拂动水面。
  •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
  • 游鳞:游动的鱼,象征着生命和自由。
  • 逍遥情:悠闲自在的情趣。
  • 渔父一曲歌:渔夫的歌声,增添了诗的意境。
  • 沧浪:指广阔的水面,这里特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以诗歌清新婉约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诗人泛舟于大云池,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大云池泛舟》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渔夫的歌声,营造出一种宁静且超然的氛围。诗的开头以“九月莲花死”揭示了秋天的来临,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诗人描绘了舟行于清澈水面之上的景象,水的清澈与船的轻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

“古木,了无烟霭生”一句,表现出自然的纯净与空灵,古木静默而立,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水域。游鱼的洁白、逍遥的情愫,展现了自然生命的活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快意与洒脱。最后一句“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则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诗人希望能在这片宁静的水面上洗净自己心中的烦恼与忧愁,追求内心的清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月莲花死”:秋天来临,莲花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萍枯霜水清”:浮萍枯萎,霜打后的水面清澈,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船浮天光远”:小船在远处的天光下漂浮,体现了远方的辽阔。
    • “棹拂翠澜轻”:桨轻轻拂动水面,渲染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古木,了无烟霭生”:古树屹立,周围没有烟雾,突显出清新之感。
    • “游鳞泳皎洁”:在水中游动的鱼,象征自由与灵动。
    • “洞见逍遥情”:感悟到自然的悠闲与自在。
    • “渔父一曲歌”:渔夫的歌声使水面生动,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沧浪遂知名”:水面因歌声而名声远扬。
    • “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感慨于此水面是否能洗净心中的烦恼。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意境。例如“游鳞泳皎洁”中的“游鳞”赋予鱼以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纯洁与生命的短暂。
  • :象征宁静与内心的清明。
  • 古木:象征稳重与时间的流逝。
  • 游鳞:象征自由与活力。
  • 渔父:象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月莲花死”意指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冬天的来临
    c. 春天的生机

  2. “游鳞泳皎洁”中的“游鳞”指的是什么? a. 游动的鱼儿
    b. 河里的水草
    c. 天上的云彩

  3. 诗中“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追求名利
    b. 希望洗净烦恼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大云池泛舟》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突出山的稳重与静谧,而李群玉则侧重水的清澈与流动,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