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三衢三首》

时间: 2025-02-04 15:25:49

拔尽新秧插尽田,出城一眼翠无边。

不关雨水愁行客,政是年年雨水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拔尽新秧插尽田,
出城一眼翠无边。
不关雨水愁行客,
政是年年雨水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将新秧全部插入田中,出城后眼前是一片无边的翠绿。雨水的多寡与行人无关,反正年年都是雨水连绵的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拔尽:拔掉、取出。
  • 新秧:新插的稻秧。
  • 翠无边:青翠的景色没有尽头。
  • 不关:与……无关。
  • 愁行客:为行路的人感到忧愁。
  • 政是:只是、只不过是。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宋代农耕文化的背景,尤其是对自然和天气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主攻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著称,常表达对乡土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文化兴盛,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天气变化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发三衢三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首句“拔尽新秧插尽田”不仅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也隐喻着丰收的期待与希望。接着“出城一眼翠无边”,更是通过“翠”字传达出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感恩。

然而,诗的后两句则转折而来,“不关雨水愁行客”表达了对行人雨水之忧的漠然,似乎对外界环境的无奈与无力,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一句“政是年年雨水天”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年复一年的雨水,既是自然规律的无常,也是农民心中对天命的接受。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则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活的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拔尽新秧插尽田:描绘田间忙碌的农事,体现了农民的勤劳和对丰收的渴望。
  • 出城一眼翠无边:描绘了从城市出发,眼前是无尽的绿色,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不关雨水愁行客:表达了对行人的关心,虽然雨水影响出行,但这与农人的生活无关。
  • 政是年年雨水天:反映了自然规律的重复,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句子简洁而富有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 拟人:赋予雨水以情感,使其成为行人的愁苦源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田园景象,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秧: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代表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气。
  • 雨水:象征自然的恩赐与挑战,反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出城一眼翠无边”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田野的景象
    B. 城市的景象
    C. 河流的景象

  2. “不关雨水愁行客”中“行客”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旅行的人
    C. 城市居民

  3.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农村生活的歌颂
    B. 对自然规律的感慨
    C. 对天气变化的不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陶渊明的诗歌都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杨万里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