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林望见惠山,寄怀尤延之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30:10

平生玉树伴蒹遐,晚岁春兰隔菊花。

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玉树伴蒹遐,晚岁春兰隔菊花。
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

白话文翻译:

一生中,我像那玉树般常伴随在蒹葭旁,晚年时,春兰却被菊花所隔。
近在咫尺的水流下,写诗寄情,仍旧怨恨那遥远的人。

注释:

  • 玉树:比喻高雅的品格或地位。
  • 蒹遐:指芦苇,常用来象征清雅和孤独。
  • 春兰:春天的兰花,象征着高洁和优雅。
  • 菊花:代表坚韧和隐逸,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实际上却无法接近。
  • 寄诗:通过写诗来寄托情感。

典故解析:

“玉树”与“蒹葭”的意象,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高洁和孤独的境遇。诗人杨万里,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值动荡的南宋社会,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怀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的交织下,诗中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从“玉树”与“蒹葭”的伴随,可以看出诗人对于高洁理想的追求,而“春兰隔菊花”则暗示了人生晚景的孤独与遗憾。诗的最后两句,虽则意在寄诗,实则映射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怨恨。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它不仅仅是一首抒怀之作,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玉树伴蒹遐:诗人以“玉树”自喻,表达自己一生追求高洁的理想,蒹葭的意象则代表了孤独。
  2. 晚岁春兰隔菊花:晚年时,理想与现实的隔阂显现,春兰被菊花所遮挡,暗示人生的遗憾。
  3. 咫尺遂初堂下水:即使身处近处,也无法真正触及,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4. 寄诗犹自怨人遐:寄托于诗歌的情感,仍感到对远方友人的怨恨,流露出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玉树”,表现高洁的理想。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孤独的晚年中,寄情于诗,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怨恨,展现出一种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树:象征高洁、理想。
  • 蒹葭:象征清雅、孤独。
  • 春兰:象征高贵与优雅。
  • 菊花:象征坚韧与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树”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忧伤

  2. “春兰隔菊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遗憾
    C. 迷茫

  3. 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感情是? A. 思念与怨恨
    B. 忘却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情感上更为沉重,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显清雅与淡泊,二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