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 王鹏运 〔清代〕
婆娑醉舞,呵壁无灵天不语。
独上荒台,秋色苍然自远来。
古人不见,满目荆榛文字贱。
莫莫休休,日凿终为混沌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站在荒凉的台子上,面对着无言的苍天,感受到秋日的萧瑟和孤寂。诗人舞蹈着,仿佛在醉酒中与天地对话,却没有回应。古人留下的痕迹如今已被荆棘遮蔽,文字变得廉价而无力。最后,诗人感叹无论日夜如何努力,却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混沌与忧愁。
注释:
- 婆娑:形容舞姿轻盈的样子。
- 呵壁:指用手拍打墙壁,表达对无灵之物的叹息。
- 荒台:荒凉的台子,象征孤独和被遗忘的地方。
- 苍然:形容秋色的冷清和远离。
- 荆榛:指荆棘和野草,象征杂乱无章的环境。
- 混沌:比喻无序和迷茫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它通过对古人未见的叹息与文字贱的感慨,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逐渐繁荣却也面临变革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探索。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某个秋日的静谧时刻,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疏离,因而产生了对自身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开篇“婆娑醉舞”,营造出一种轻盈而飘忽的舞姿,仿佛在表达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然而,接下来“呵壁无灵天不语”,则突显了这种热情与现实的隔阂,舞者在荒凉的环境中,似乎与世界失去了联系,触碰不到灵魂的共鸣。
“独上荒台,秋色苍然自远来”,这里的“荒台”与“秋色”形成鲜明对比,荒凉的台子暗示了内心的孤独,而苍然的秋色则映射出一种凄美的景象,冷清而又深远。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迷茫。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叹“古人不见,满目荆榛文字贱”,这既是对文化传承的惋惜,也是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一句“莫莫休休,日凿终为混沌忧”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困惑与无奈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生命、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婆娑醉舞:表达诗人的舞动与愉悦,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呵壁无灵天不语:诗人感到无奈,面对无声的墙壁与苍天,产生了孤独感。
- 独上荒台:独自一人站在荒凉的台子上,暗示孤独与被遗忘。
- 秋色苍然自远来:秋天的色彩冷清而又遥远,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情绪。
- 古人不见:古代的先贤无法再见,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 满目荆榛文字贱:如今的文字被荆棘遮蔽,显得廉价而无力,反映文化的衰落。
- 莫莫休休:感叹日复一日的无奈与疲惫。
- 日凿终为混沌忧:努力的结果依然是混沌,表达了内心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荒台”与“秋色”作为孤独与冷清的象征。
- 拟人:将“天”与“壁”赋予情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 对仗:上下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孤独感受。诗人通过沉重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在的无奈,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婆娑:象征自由与欢愉。
- 荒台:象征孤独与被遗忘。
- 秋色:象征萧瑟与惆怅。
- 荆榛:象征文化的荒废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婆娑醉舞”中的“婆娑”指的是什么?
A. 轻盈的舞姿
B. 伤心的舞蹈
C. 狂野的舞蹈 -
诗中提到的“荒台”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孤独与被遗忘
C. 繁茂的植物 -
“日凿终为混沌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忧愁
C. 自信与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鹏运的诗作中表现出孤独与历史的思考,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多地展现了对饮酒与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鹏运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