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归途》

时间: 2025-04-28 07:23:09

草短马蹄轻,乱踏落红归去。

遥指杏花村里,问酒家何处?

一溪春水浸春寒,犹是来时路。

闰月东风未老,天亦怜迟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短马蹄轻,乱踏落红归去。
遥指杏花村里,问酒家何处?
一溪春水浸春寒,犹是来时路。
闰月东风未老,天亦怜迟暮。

白话文翻译:

草地短,马蹄轻快,乱踏着落花归去。遥远地指向杏花村,问酒家在哪里?一溪春水浸润着春寒,仍是我来时的路。闰月的东风还未消逝,天也怜惜着这迟暮时光。

注释:

  • 草短:草木生长未旺,表现春景。
  • 马蹄轻:形容骑马的轻快,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乱踏落红:随意踩踏落花,表达归途的随意与轻松。
  • 杏花村:指杏花盛开的村庄,象征美丽的春天。
  • 问酒家何处:询问酒家位置,暗示诗人对酒的渴望与放松。
  • 一溪春水浸春寒:春水依然寒冷,暗示春天的迟到与不尽如人意。
  • 闰月东风未老:闰月即农历中的额外一个月,春风依旧,没有消逝。
  • 天亦怜迟暮:天也在怜惜这迟暮的时光,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的是春游归来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诗歌鉴赏:

《好事近 归途》是一首描写归途情景的诗,诗人在轻快的马蹄声中,踏着落花,向往着杏花村的酒家,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首句“草短马蹄轻”描绘出了一种轻盈的状态,草短意味着春天刚刚开始,万物复苏的迹象已现。接着“乱踏落红归去”,则传达出一种轻松随意的归途心情,落红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人在归途中不禁感慨。

而“遥指杏花村里,问酒家何处”则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杏花村代表着理想的栖息地,酒家则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享受与放松。接下来的“一溪春水浸春寒”,透出了一丝春寒的凛冽,表现出春天虽美好却依旧有些寒意,暗示生活的复杂与不易。

最后两句“闰月东风未老,天亦怜迟暮”,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春天的东风依旧存在,但时间不等人,迟暮的景象让人感到惋惜与无奈。整首诗在清新的春景中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短马蹄轻:描绘春季草木尚短,马儿轻快地行走,暗示春天的到来。
  2. 乱踏落红归去:骑马时随意踩踏落花,表现出归途的悠闲与随性。
  3. 遥指杏花村里:向远处的村庄指去,表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问酒家何处:询问酒家位置,表现出对饮酒消遣的期待。
  5. 一溪春水浸春寒:春水虽美但依然寒冷,暗示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冷暖。
  6. 犹是来时路:回望来时的路,感怀过往的旅程。
  7. 闰月东风未老:春风未老,说明春天的气息仍在延续。
  8. 天亦怜迟暮:天也怜惜这迟暮的时光,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草短、马蹄轻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
  • 拟人:天亦怜迟暮,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归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马蹄:代表归途的轻快与自由。
  • 落红: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 杏花村:理想化的生活环境,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春水:暗示生活的流动与变化,既有生机也有寒意。
  • 东风: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短马蹄轻”中“草短”指的是:

    • A. 草木茂盛
    • B. 草木尚短
    • C. 草木枯萎
    • D. 草木凋零
  2. “遥指杏花村里,问酒家何处”表现了作者的:

    • A. 对酒的渴望
    • B. 对工作的思考
    • C. 对友谊的追求
    • D. 对旅行的憧憬
  3.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

    • A. 生活的艰辛
    • B. 春天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
    • C. 对未来的期望
    •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晓》描绘春天的美景与生机,强调春天的早晨,而《好事近 归途》则在归途中反思时间与生活,两者都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轻快,后者则带有一丝忧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