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次韵弥大梅花)
作者: 史浩 〔宋代〕
对竹擘吟笺,正是赏梅时节。
便把这些清致,作东湖三绝。
帝家金鼎待调羹,何似且休折。
却爱玉楼清弄,褪霏霏香雪。
白话文翻译:
在竹子旁边,我打开纸张吟唱,正好是欣赏梅花的好时节。
不如将这些清新雅致的梅花,作为东湖三绝之一。
帝王家的金鼎里正等着调羹,何必去折梅花呢?
我更喜欢在玉楼上轻声吟唱,梅花的香气如雪般轻柔。
注释:
- 对竹: 竹子旁边。
- 擘吟笺: 打开纸张吟诗。
- 清致: 清雅而精致。
- 东湖三绝: 东湖的三种绝美景观,指梅花、竹子和水。
- 帝家金鼎: 皇帝家的金鼎,代表权贵和奢侈。
- 调羹: 用于盛汤的勺子,象征美味。
- 玉楼: 美丽的楼阁,比喻诗人的理想境界。
- 霏霏香雪: 形容梅花的香气如雪花般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宋代诗人,风格清新脱俗,以咏物、抒情见长,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借梅花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反映出对权贵生活的淡泊态度,展现了理想的生活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开篇以“对竹擘吟笺”引入,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伴随着竹影和梅香,诗人感受到梅花的清新雅致。而“作东湖三绝”的提法,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诗人心中独特的地位,暗示着其美丽与稀有。
“帝家金鼎待调羹”的句子,反映出诗人对权贵生活的淡漠,认为即使是王公贵族的奢华,也不如那清雅的梅花来得更有情趣和价值。最后的“却爱玉楼清弄,褪霏霏香雪”,将诗人理想的生活情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愿意在清雅的环境中吟唱,享受梅花香气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值得细细品味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竹擘吟笺: 诗人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侧重表现静谧的氛围。
- 正是赏梅时节: 指出此时正是欣赏梅花的好时光,反映出对自然的敏感。
- 便把这些清致: 诗人将梅花的清雅与东湖的美景相联系。
- 作东湖三绝: 表达了对梅花独特美感的高度评价。
- 帝家金鼎待调羹: 暗示权贵的奢华与人间美味。
- 何似且休折: 表达出一种不屑于追求物质享受的态度。
- 却爱玉楼清弄: 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精神层面的享受。
- 褪霏霏香雪: 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香气如雪般轻盈,增强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褪霏霏香雪”,将梅花的香气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 “帝家金鼎待调羹,何似且休折”,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对梅花的描绘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内心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对权贵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 象征清雅、淡泊。
- 梅花: 代表高洁、坚韧的品格。
- 东湖: 自然风光的象征,蕴含诗意。
- 金鼎: 权力与奢华的象征。
- 玉楼: 理想生活的象征,彰显文化品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史浩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帝家金鼎待调羹”中的“金鼎”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权力
- C. 财富
- D. 学问
-
“褪霏霏香雪”形容了什么?
- A. 风雪
- B. 梅花的香气
- C. 雪花
- D. 竹子的清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史浩的《好事近》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以梅花为主题,但史浩更侧重于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在逆境中依然盛开的坚韧精神,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