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蟹》
时间: 2025-01-27 03:34: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蒌蒿浅渚。有郭索爬沙,搅乱村杵。溪簖霜红,织满夕阳鸦渡。渔人拂晓提筐唤,小门边陡惊羁旅。羹材谁算,子鱼通印,河鲀雪乳。记昨岁秋窗鸣雨。见小插黄花,湿蝉拖处。笑说螯肥,双陆桂堂曾赌。玉纤帘底须亲擘,况西风酿寒如许。沈吟此事,何时还又,暗听街鼓。
白话文翻译:
在浅浅的水边,蒌蒿丛生。有小船在沙滩上划动,打扰了村里的安宁。溪水边霜红的水草,映衬着夕阳下飞过的乌鸦。渔人清晨提着筐子呼唤,门前的旅人也被惊醒。谁来算计做羹的材料,幼鱼通印,河鲀如雪一般的乳白。记得去年秋天窗外雨声潺潺,看到小黄花插在湿润的地方,蝉鸣拖延着时间。笑谈蟹肉肥美,曾在桂堂上赌博。纤细的帘子下要亲自剁蟹,何况西风已酿成寒意。沉吟着这个事情,何时才能再见,隐约听到街头的鼓声。
注释:
- 蒌蒿:一种水生植物,常生在湿地,体现自然的气息。
- 郭索:指小船,形容在沙滩上划动的情景。
- 羹材:指做羹的材料,强调渔获的珍贵。
- 河鲀:一种鱼,肉质鲜美,形容其如雪乳般的白嫩。
- 双陆: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反映当时的闲适生活。
- 玉纤帘:指轻柔的帘子,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街鼓:指街头的鼓声,象征着生活的喧闹与热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1710),字梦得,号澄怀,清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琐事,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特点。
创作背景:
《桂枝香·蟹》创作于清代,正值陈维崧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对蟹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季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状态。
诗歌鉴赏:
《桂枝香·蟹》是一首描绘秋日渔家生活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和谐。开篇“蒌蒿浅渚”,便营造了一幅宁静的水乡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水边的植物与小船,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接着,诗人描写了渔人提筐唤叫的情景,带有生活气息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快节奏的生活。
诗中通过“羹材谁算,子鱼通印,河鲀雪乳”的描写,表现了对美食的赞美,突出秋季的丰收气息。再到“记昨岁秋窗鸣雨”,则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最后通过“暗听街鼓”,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交融,令人感到此情此景的真实与亲切。整首词以蟹为线索,串联起自然、生活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体悟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蒌蒿浅渚:描绘出水边植物的生机。
- 有郭索爬沙:小船在沙滩上划动,打破了宁静。
- 溪簖霜红:秋季的水草,色彩鲜明。
- 织满夕阳鸦渡:夕阳下的乌鸦飞过,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渔人拂晓提筐唤:清晨的渔人,展现了生活的忙碌。
- 小门边陡惊羁旅:描绘旅人被惊醒的情景。
- 羹材谁算:探讨渔获的珍贵。
- 子鱼通印,河鲀雪乳:美味的鱼,展现了生活的富足。
- 记昨岁秋窗鸣雨:怀念过去的雨声,增添了思乡情绪。
- 见小插黄花,湿蝉拖处:描绘秋天的景象,丰富了意境。
- 笑说螯肥,双陆桂堂曾赌:闲聊蟹肉的美味,反映生活的闲适。
- 玉纤帘底须亲擘:要亲自剁蟹,传达对美食的热爱。
- 况西风酿寒如许:西风带来的寒意,暗示季节的变换。
- 沈吟此事,何时还又:沉思未来的相聚,表达了对生活的期待。
- 暗听街鼓:生活的喧嚣,回响在耳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鲀雪乳”,形象地表现了鱼肉的美味。
- 拟人:如“溪簖霜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羹材谁算,子鱼通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蟹为主线,通过对自然和人生活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回忆与期待交织,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蒌蒿:象征自然的生机,代表着秋天的丰收。
- 溪水: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蟹:象征着美味与丰收,也是闲适生活的体现。
- 黄花:象征着秋天的成熟和思念的情感。
- 街鼓:象征着生活的喧嚣与热闹,反映社会的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蒌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种鱼
C. 一种鸟 -
诗中提到的“羹材”指的是什么? A. 做羹的材料
B. 渔获的鱼
C. 其他食材 -
诗人通过“暗听街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描绘了狩猎与自然的结合。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作品,表现了秋天的孤独与思乡情。
诗词对比:
- 《浪淘沙·白浪滔天》(毛泽东):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情感的结合,但更侧重于壮阔的气势。
- 《静夜思》(李白):描绘了思乡情怀,情感更加直接与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与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