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处士归山》

时间: 2025-01-11 01:43:04

旧山来复去,不与世人论。

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

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

应有频相访,相看坐到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处士归山
许彬 〔唐代〕

旧山来复去,不与世人论。
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
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
应有频相访,相看坐到昏。

白话文翻译:

旧山又回去,不与世俗人谈论。
得道的书籍留在箱子里,忘却世事的酒杯满在尊前。
在溪边的凉亭里松树低垂而坐,石室里水流到门前。
应该有朋友常来拜访,彼此相对坐到黄昏。

注释:

  • 旧山:指诗人曾经游历的山,象征归隐的生活。
  • 得道:指获得道理或真理,通常与修道、隐居相关。
  • :箱子,古代用来装书籍或物品的容器。
  • 忘机:忘却世事的纷扰,心无杂念。
  • 溪轩:溪边的凉亭。
  • 松偃坐:松树的枝叶低垂,意境悠然。
  • 石室:用石头建造的房间,常常与隐居生活相关。
  • 相看坐到昏:意为朋友相聚,直到黄昏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彬,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反映了对自然和道家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好友李处士归山时,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唐代是一个崇尚文人隐居、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大量描写隐逸和自然的诗作。

诗歌鉴赏:

《送李处士归山》是许彬的一首典雅之作,展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想。全诗以送别为主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诗的开篇“旧山来复去”便点明了诗人对山林的热爱与归属,隐喻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对道理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强调了“得道书留箧,忘机酒满尊”的境界,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环境的描绘上,诗人通过“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自然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那种宁静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同时,最后一句“应有频相访,相看坐到昏”更是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了即使在隐居生活中,友谊仍是不可或缺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性,更具有人文关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友谊、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山来复去”:意指诗人对旧日山林的回忆与归属感,暗示隐士生活。
  • “不与世人论”: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争论的漠然与超脱。
  • “得道书留箧”: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表明诗人的追求。
  • “忘机酒满尊”:意指忘却世事烦恼,享受当下的闲适。
  • “溪轩松偃坐”: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环境,意境宁静。
  • “石室水临门”:水流入门前,象征生机与宁静。
  • “应有频相访”:期待朋友常来,体现对友情的珍视。
  • “相看坐到昏”:友人相聚,直到黄昏,寓意深厚的情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如“溪轩松偃坐,石室水临门”。
  • 意象:松树、溪水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比喻:将生活比作隐居,暗示人生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自由,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山:象征归隐的生活和内心的宁静。
  • 溪轩:代表自然环境的雅致与诗意。
  • :象征坚韧与清幽。
  • :流动的水象征生命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许彬
    • C. 王维
  2. “得道书留箧”的意思是:

    • A. 拥有很多书籍
    • B. 学到了道理,书籍留在箱子里
    • C. 忘记了书籍
  3. 诗中用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 A. 松树
    • B. 水
    • C.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终南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山水环境,表达隐逸情怀,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对山水的热爱,但风格更为豪放,情绪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许彬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