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减字(赠晃无咎舞鬟)》
时间: 2025-04-28 03:1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减字(赠晃无咎舞鬟)
作者:陈师道
娉婷娜袅。红落东风青子小。
妙舞逶迤。拍误周郎却未知。
花前月底。谁唤分司狂御史。
欲语还休。唤不回头莫著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舞姿轻盈,宛如花瓣随风飘落。她的舞姿美丽而婀娜,仿佛在与东风互动。然而,她的舞蹈似乎与周郎(周瑜)有些误会,令他感到困惑。月下花前,有谁能唤醒那位狂放的御史?她心中有话想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最终只能带着些许羞涩,无法回头相望。
注释
-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轻盈美好。
- 娜袅:形容舞姿柔美;大致指女子舞动的样子。
- 青子:指青色的花朵,可能暗指年轻的女子。
- 周郎:周瑜,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此处可能暗指才子。
- 分司:分派职务,这里指代一种官职或身份。
- 狂御史:可能指某位性格狂放的官员。
- 欲语还休:想说话却又停下,表现出内心的犹豫与羞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早逝于金元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见长,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上士人之间交往频繁,诗歌成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诗中所描绘的舞女形象,可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美的欣赏,以及对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减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舞女的婀娜多姿与内心情感的纠葛。诗的开头“娉婷娜袅”便以生动的形象抓住读者的目光,舞女在春风中轻舞,似乎在与自然相融。随后的“红落东风青子小”,在描绘舞姿的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中反复提及的“周郎”,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借用,更加强了舞女与外界的联系与隔离。
随着诗的深入,舞女的内心世界逐渐显露,她在美丽的月光与花前,思绪万千却又难以启齿,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最后一句“唤不回头莫著羞”更是引人深思,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与难以言喻之处。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表现力,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感,使人感受到那种既想表达又无法表达的情感冲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娉婷娜袅:开篇描绘舞女的轻盈姿态,给人一种柔美的视觉感受。
- 红落东风青子小:春风中花瓣飘落,暗指美丽的女子如花般娇嫩。
- 妙舞逶迤:舞姿曼妙,延续不断,展现出舞女的高超技艺。
- 拍误周郎却未知:舞动中意外与周郎的互动,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误解。
- 花前月底:设定了一种浪漫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 谁唤分司狂御史:问谁能引导情感,暗示其对身份的挣扎。
- 欲语还休:表达出内心的矛盾与犹豫。
- 唤不回头莫著羞:带有一种无奈与羞涩,表露出对情感的复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女的姿态与花瓣相类比,增强了美的视觉效果。
- 拟人:将风与舞女的互动赋予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相通。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韵律使得整首诗更具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舞女在美丽与内心情感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对自由的追求与对情感的无奈,突显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复杂处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舞女:代表美与自由,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挣扎。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生活的无常。
- 月:常见于古诗中,象征孤独与思念。
文化内涵:舞女的形象和花月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爱情、自由、孤独等主题相关联,表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娉婷娜袅”主要描绘了谁的形象? a) 舞女
b) 周郎
c) 御史
答案:a -
“拍误周郎却未知”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周瑜
c) 刘备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狂御史”主要指代什么?
a) 认真严肃的官员
b) 性格狂放的官员
c) 年轻的书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女性情感与社会角色的矛盾。
- 李清照的词:同样表达女性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离骚》(屈原)与本诗均表现出对自由与爱的渴望,但《离骚》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而《木兰花减字》则更偏重于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收录了许多经典诗篇,便于比较与学习。
- 《李清照诗词全集》:可以作为对比了解女性诗人情感表达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