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时间: 2025-01-10 22:44:08

阴阴云日江城晚。

小院回廊春已满。

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人难见。

香火无凭空有愿。

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阴云日江城晚。
小院回廊春已满。
谁教言语似鹂黄,
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人难见。
香火无凭空有愿。
不辞歌里断人肠,
只怕有肠无处断。


白话文翻译:

阴沉的云朵覆盖了江城的傍晚,
小院的回廊里春意已浓。
是谁教会了我这般甜美的言语,如同黄鹂的鸣唱,
然而我却深锁在这玉笼之中,心中满是怨恨。
蓬莱容易到达,但人却难以相见。
香火虽有,却无凭无据,心中空有愿望。
我不怕在歌声中断肠,
只怕有肠却无处可断。


注释:

  • 阴阴:形容云层阴暗,给人压抑的感觉。
  • 回廊:指环绕着院子的走廊,一般是庭院建筑的一部分。
  • 鹂黄:指黄鹂鸟,象征美好的声音和春天的气息。
  • 玉笼:比喻被禁锢的状态,象征内心的压抑。
  • 蓬莱:传说中仙境的名字,象征美好和遥不可及的理想。
  • 香火:指祭祀时燃烧的香,象征人们对神灵的祈愿。
  • 断人肠: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师仲,号天如,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学识渊博,诗文俱佳,尤其以古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木兰花》创作于一个春日傍晚,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却又被内心的怨恨和孤独感所困扰。其写作源自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木兰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开篇的“阴阴云日江城晚”便设定了一个阴郁的氛围,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悲伤。接着“小院回廊春已满”,春天的到来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谁教言语似鹂黄”,诗人对美好言语的渴望与实际处境的矛盾,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深闭玉笼千万怨”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被禁锢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蓬莱易到人难见”,借用传说中的仙境,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最后两句“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切体悟与无奈,诗人在歌唱中感受到深深的痛苦,却又无处倾诉、无处宣泄。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阴云日江城晚:描绘了傍晚阴云密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
  2. 小院回廊春已满:春天的气息充盈在小院的回廊中,说明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3. 谁教言语似鹂黄:表达了对美好言语的向往,暗示情感的无法诉说。
  4. 深闭玉笼千万怨:象征内心的压抑与怨恨,感叹自己被困在无形的牢笼中。
  5. 蓬莱易到人难见: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和无奈。
  6. 香火无凭空有愿:祭祀中的愿望缺乏实现的根基,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7. 不辞歌里断人肠:即使在歌声中也感受到深切的悲伤,表达了情感的真挚。
  8. 只怕有肠无处断:内心深处的痛苦无处倾诉,感叹生命中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笼”比喻内心的禁锢,表现对自由的渴望。
  • 对仗:如“香火无凭”与“空有愿”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美好春天的映衬下,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通过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反思,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日:象征阴郁的心情与压抑的环境。
  • 小院:代表个人的隐私空间,承载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鹂黄:象征美好与和谐的声音,却又是无法触及的美好。
  • 玉笼:暗示对自由的渴望与被囚禁的无奈。
  • 蓬莱:象征理想与仙境,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阴云日”用来描绘什么样的氛围? A. 明亮
    B. 阴郁
    C. 欢乐
    答案:B

  2. “深闭玉笼”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压抑与孤独
    C. 快乐
    答案:B

  3. “蓬莱易到人难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旅行的向往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师道的《木兰花》更侧重于对内心复杂情感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离愁的感悟和记忆的追忆。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反映出宋代词人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