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仪中雪雨二图 其一》
时间: 2024-11-08 18:0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朱仪中雪雨二图 其一 李东阳 〔明代〕
洛阳城中一丈雪,洛阳先生被如铁。 洛阳令尹呼始醒,足不可出骨可折。 谁为此图图者谁,深山日晏启关迟。 呼童拥彗亦多事,安用扫此门庭为。 前山无樵溪不钓,独坐空林发长啸。 鸱鸦饱肉鸥鹭饥,岁暮苦寒空自知。 世人厌寒争附热,此景萧萧向谁说。 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
白话文翻译:
洛阳城里下了一丈深的雪,洛阳的先生盖着铁一样硬的被子。 洛阳的县令叫醒了他,他的脚冻得不能动,骨头都可能折断。 是谁画了这幅图?深山里太阳晚起,开门很迟。 叫童子拿扫帚也是多此一举,何必扫这门前的雪呢? 前面的山没有樵夫,溪边没有钓鱼的人,独自坐在空旷的林中发出长啸。 猫头鹰和乌鸦吃饱了肉,而海鸥和鹭鸟却饿着肚子,年底的苦寒只有自己知道。 世人讨厌寒冷,争着去温暖的地方,这冷清的景象向谁诉说? 世态炎凉就像这幅画一样,画中的人现在还在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丈雪:形容雪非常深。
- 被如铁:形容被子非常硬,冷得像铁一样。
- 令尹:古代官名,这里指县令。
- 启关:开门。
- 拥彗:拿着扫帚。
- 鸱鸦:猫头鹰和乌鸦,象征贪婪。
- 鸥鹭:海鸥和鹭鸟,象征清高。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朱仪中的《雪雨二图》所作的题诗。通过描绘洛阳城中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孤独清高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城中深雪的描绘,展现了严寒的冬日景象。诗中“洛阳先生被如铁”和“足不可出骨可折”生动地描绘了寒冷的极端情况,反映了作者对严寒的深刻体验。后文通过对深山、空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孤独清高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则深刻地反映了世态炎凉,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明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城中一丈雪,洛阳先生被如铁。”:描绘洛阳城中的深雪和寒冷的被子,形象生动。
- “洛阳令尹呼始醒,足不可出骨可折。”:通过县令叫醒先生和先生冻得不能动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寒冷的氛围。
- “谁为此图图者谁,深山日晏启关迟。”:提出疑问,是谁画了这幅图,深山中太阳晚起,开门很迟。
- “呼童拥彗亦多事,安用扫此门庭为。”:认为叫童子扫雪是多此一举,不必扫雪。
- “前山无樵溪不钓,独坐空林发长啸。”:描绘前山无人,溪边无人钓鱼,独自坐在空林中发出长啸,表达孤独清高。
- “鸱鸦饱肉鸥鹭饥,岁暮苦寒空自知。”:通过对比鸱鸦和鸥鹭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苦寒的深刻体验。
- “世人厌寒争附热,此景萧萧向谁说。”:指出世人讨厌寒冷,争着去温暖的地方,这冷清的景象向谁诉说。
- “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最后两句总结,世态炎凉就像这幅画一样,画中的人现在还在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被如铁”比喻被子非常硬,冷得像铁一样。
- 对比:如“鸱鸦饱肉鸥鹭饥”对比不同生物的境遇。
- 拟人:如“深山日晏启关迟”将深山拟人化,太阳晚起,开门很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城中深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严寒的深刻体验和对孤独清高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世态炎凉,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丈雪:深雪,象征严寒。
- 被如铁:硬冷的被子,象征极端的寒冷。
- 深山日晏:深山中太阳晚起,象征孤独清高。
- 空林长啸:空旷的林中发出长啸,象征孤独和清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洛阳先生被如铁”中的“被如铁”比喻什么? A. 被子非常软 B. 被子非常硬 C. 被子非常暖和 答案:B
-
诗中“鸱鸦饱肉鸥鹭饥”表达了什么?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苦寒的深刻体验 C. 对温暖的向往 答案:B
-
诗的最后两句“炎凉翻覆如画图,图中之人今有无”表达了什么? A. 对画中人的怀念 B. 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C. 对寒冷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题朱仪中雪雨二图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李东阳的《题朱仪中雪雨二图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反映了世态炎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