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五首 其四 仿六一把酒花前之作》
时间: 2025-02-04 13:3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把酒东篱欲问伊。
忍教辜负菊花时。
万物逢秋摇落尽。
争信。山前尚有傲霜枝。
明岁花如今岁好。
人老。悲今吊古总成痴。
尝得酒中真意味。
沈醉。樽前听我唱新词。
白话文翻译:
我端着酒杯,想向东篱的菊花询问你。
怎能忍心让你在这菊花盛开的时节被辜负呢?
到了秋天,万物都将凋零消逝,
但我相信,山前依然有那傲霜的菊花枝。
明年的花儿,是否也会如今年一样美好?
人渐渐老去,感叹如今又怀念过去,真是痴呆。
我在酒中品味真实的意义,
醉意朦胧中,听我在酒樽前唱新词。
注释: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特指陶渊明的《饮酒》中的意象,象征隐逸生活。
- 菊花时:菊花盛开的季节,暗指重阳节,有“岁月流逝”的意味。
- 傲霜枝:形容菊花在严寒中依然挺立,象征坚韧与不屈。
- 明岁:指明年,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 悲今吊古:感伤现在,怀念过去,反映人生无常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近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际,正值秋季,菊花盛开之时,作者通过饮酒来表达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饮酒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开篇“把酒东篱欲问伊”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和主题,带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人生的思考。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由对菊花的怜惜转向对自身生命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悲凉的美。
“万物逢秋摇落尽”一句,展现了自然界的无情,而“争信。山前尚有傲霜枝”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生命的坚韧与希望。此处,诗人将秋天的落叶与菊花的傲霜并置,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最后,诗人通过对酒的品味与沈醉,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艺术的追求。在樽前唱新词,既是对生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把酒东篱欲问伊:诗人拿着酒杯,想向东篱的菊花发问,表达对自然的亲近。
- 忍教辜负菊花时:感叹在菊花盛开的时节,不能让美好事物被辜负。
- 万物逢秋摇落尽:随着秋天的到来,万物纷纷凋零,反映时间的流逝。
- 争信。山前尚有傲霜枝:尽管万物凋落,依然相信山前有坚韧的菊花。
- 明岁花如今岁好:对明年花开与否的期待,反映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人老。悲今吊古总成痴:感慨人逐渐老去,对现在的悲伤与对过去的怀念交织。
- 尝得酒中真意味:在酒中品味到生命的真实与深意。
- 沈醉。樽前听我唱新词:在醉意中,愿把自己的感悟化为歌声,分享给他人。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物逢秋摇落尽”与“山前尚有傲霜枝”,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拟人:将菊花赋予情感,传达对自然的感悟。
- 象征:菊花象征坚韧与不屈,传达生命的哲理。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光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希望,呈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东篱:象征隐逸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 菊花:象征坚韧与生命的顽强。
- 酒:象征对生活的享受与醉心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忍教辜负菊花时”的意思是?
- A) 忍心让菊花凋谢
- B) 忍心让美好被辜负
- C) 忍心让自己受伤
- D) 忍心让秋天来临
-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在以下哪一句?
- A) 万物逢秋摇落尽
- B) 明岁花如今岁好
- C) 人老
- D) 樽前听我唱新词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顾随与陶渊明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顾随在表达上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感慨与哲理反思,而陶渊明则多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描绘。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选》:提供古典诗词的全景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背景。
- 《诗词的艺术》:分析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