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推官贡甫赴汝州
梅尧臣
苑路如绳直,郊亭一雨过。
浅沙车辙稳,晴树昼阴多。
牧马方鸣泽,芸瓜已满坡。
今闻从事去,试听壤人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刘贡甫赴汝州的场景。苑路笔直如绳,郊外的亭子在一场雨后更显清新。浅沙路上车辙平稳,阳光照耀下树荫斑驳。牧马的声音在泽边响起,田间的芸豆已经丰收。如今听说你要去从事政务,不如听听乡里人的歌声。
注释:
- 苑路:指园林小路,形容整齐平直。
- 如绳直:比喻路面笔直如绳,形象生动。
- 郊亭:郊外的亭子,通常用于游憩。
- 浅沙:沙子较浅,易于行走。
- 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形容道路平稳。
- 鸣泽:水边的马鸣叫声。
- 芸瓜:指一种常见的作物,象征丰收。
- 试听壤人歌:意为听一听乡民的歌声,体现乡土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壤人歌”可理解为对乡土民俗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是梅尧臣送别友人刘贡甫赴任汝州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的流动性。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雨后的郊外景象,诗人的情感与自然和谐交融。开头两句“苑路如绳直,郊亭一雨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路面整齐、亭子清新,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接着“浅沙车辙稳,晴树昼阴多”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雨后阳光普照的明快气氛,暗示了人生的顺利与安宁。
诗中“牧马方鸣泽,芸瓜已满坡”两句,既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丰收,又暗含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今闻从事去,试听壤人歌”则是将离别的情感与乡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期待,也流露出对故土的依恋。
整首诗情景交融,清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苑路如绳直:形容园林小路笔直,给人一种整洁的感觉。
- 郊亭一雨过:雨后的亭子显得更加清新。
- 浅沙车辙稳:道路平稳,适合行车,暗示平坦的人生道路。
- 晴树昼阴多:阳光照耀下,树木投下的阴影增多,表示生机盎然。
- 牧马方鸣泽:水边的马在鸣叫,描绘出田园的生动场景。
- 芸瓜已满坡:田间的芸豆丰收,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今闻从事去:朋友即将去从事官职,表达了祝福。
- 试听壤人歌:提议听听乡民的歌声,表现对故土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苑路如绳直”,将路比作绳,形象生动。
- 对仗:如“晴树昼阴多”对“浅沙车辙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乡村生活的眷恋,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旅途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苑路:象征着人生的道路。
- 郊亭:代表着休憩与宁静的生活。
- 车辙:寓意人生的顺畅与稳固。
- 晴树: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牧马:代表着自由与田园生活。
- 芸瓜:象征着丰收与幸福。
- 乡民歌:体现乡土情怀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苑路如绳直”的意思是: A. 路面很弯曲
B. 路面笔直如绳
C. 没有路 -
“今闻从事去”提到的“从事”指的是: A. 从事耕作
B. 从事官职
C. 从事商贸 -
“试听壤人歌”中“壤人”指的是: A. 乡民
B. 城市居民
C. 旅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同样描绘送别的情感。
- 《行路难》 by 李白:表达对前路的思考和希望。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勃的送别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祝福,但梅尧臣更侧重描绘自然景色和乡土气息,而王勃则侧重于人生哲理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