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杂诗二十首》

时间: 2025-01-24 21:01:07

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

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

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
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
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

白话文翻译:

从前有位高人,骑着鱼飞上碧蓝的天空。
小鱼的鳞片随着水流而来,三月时节江边满是水草。
年轻的少妇在河边捞鱼,远道而来的人没有人会丢弃她的收获。
依靠书信并不算薄情,换来青铜钱也算是生计。

注释:

  • 琴高者:指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古时指弹琴的人,代表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 骑鱼:比喻超凡脱俗,形容人游刃有余于自然之间。
  • 小鳞:指的是鱼鳞,象征着水的灵动和生命的气息。
  • 少妇:年轻的女子,通常指已婚女子,代表一种生活的劳作。
  • 捞摝:捞取、捕捉的意思。
  • 凭书不道薄:依靠书信来交往,这种交流并不算薄情。
  • 青铜钱:古代货币,象征生计与生活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莲,宋代著名诗人,晚唐五代以来的诗风逐渐趋于平实,梅尧臣的作品多反映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常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诗人以江边的生动场景为背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描写的“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展现了高人逸士的洒脱与绝世之姿,给人以遐想。接着“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则以清晰的自然描写,带出春天的气息,生动地勾勒出江边的繁荣景象。而“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辛勤劳作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珍惜与努力。最后一句“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则让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靠书信来传递情感,体现了人际间的真诚与温暖。整首诗在细腻的生活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高人逸士的向往,也有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展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有琴高者:提及古代的高人,暗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 骑鱼上碧天:用夸张的手法描绘超然的境界,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3. 小鳞随水至:通过小鳞片的描写,表现自然生命的活力。
  4. 三月满江边:时间的流逝与江边春意的浓厚,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5. 少妇自捞摝:描写生活的场景,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6. 远人无弃捐:强调人们对生活成果的珍视。
  7. 凭书不道薄:表达书信交流的情感丰厚。
  8. 卖取青铜钱:揭示生活的现实,展现了生计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骑鱼上碧天”比喻追求自由的精神。
  • 拟人:小鳞随水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出一种对人情世态的关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琴高者:象征理想与高雅。
  • :代表自由与生命活力。
  • 江边:自然与生活的结合之处。
  • 少妇:劳动与生计的象征。
  • 青铜钱:生活的现实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有琴高者”中的“琴高者”指的是什么?

    • A. 高人
    • B. 弹琴的人
    • C. 诗人
    • D. 渔夫
  2. “骑鱼上碧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自由
    • C. 迷茫
    • D. 追求财富
  3. 诗中提到的“少妇”在做什么?

    • A. 唱歌
    • B. 捞鱼
    • C. 写信
    • D. 织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张继的《枫桥夜泊》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王维的田园诗,两者均描绘自然与人情,但梅尧臣更注重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哲思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