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杂诗二十首》

时间: 2025-01-11 08:40:25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白话文翻译

伍员奔赴吴国的那一天,苍天已然来到水边。
他弯弓射向楚国的使者,解下剑与渔人交谈。
他抉目观望着亡国的景象,鞭打着尸体失去了旧臣的踪影。
即便如此,夜间的涛声依旧愤怒,江河来往频繁不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曾奔赴吴国。
  • 苍皇:指苍天,象征自然的力量。
  • 弯弓射楚使:意指伍员为了报仇而射杀楚国的使者。
  • 解剑与渔人:意为放下武器与渔民交谈,体现了伍员的复杂心境。
  • 抉目:意为撕心裂肺地看,形容极大的痛苦和悲伤。
  • 鞭尸:指对已死者的控诉与愤怒。
  • 夜涛怒:夜晚的波涛汹涌,象征着激烈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到的伍子胥是历史上重要人物,他为报父仇而奔赴吴国,最终却因国破身亡,体现了历史的悲剧和英雄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和人事,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宣州杂诗二十首》是梅尧臣在宣州任职期间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伍子胥的缅怀,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臣孝子的崇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伍子胥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借用他奔赴吴国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缅怀。诗中四句,前两句描绘了伍子胥的壮志与行动,后两句则充满了对亡国的惋惜与对旧臣的追忆。通过“弯弓射楚使”的豪情,展现了伍子胥报仇的决心,然而随之而来的“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则让人感受到深重的悲痛和无奈,历史的残酷让英雄也显得无能为力。

诗中“夜涛怒,来往百川频”更是用自然景象反映出个人情感的激荡,象征着对历史的沉重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整体来看,诗歌在表达对英雄的敬仰的同时,亦流露出对历史无情的哀叹,语言精炼而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伍员奔吴日:点明时间与人物,为后文铺陈背景。
  2. 苍皇及水滨:引入自然元素,暗示命运的无常。
  3. 弯弓射楚使:展现伍子胥的复仇决心,充满动感。
  4. 解剑与渔人:显示内心的复杂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5. 抉目观亡国:表达对国家沦陷的绝望与痛苦。
  6. 鞭尸失旧臣:对已故忠臣的哀悼与惋惜。
  7. 犹为夜涛怒:用自然景象反映情感,蕴含深意。
  8. 来往百川频:象征历史的循环与不息,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涛与情感相连,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用苍天、江河等自然元素来象征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悲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伍子胥的回顾,反映出对国家兴亡、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忠诚、勇气与无奈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伍员:象征忠诚与复仇。
  • 苍皇:代表命运与自然力量。
  • 弯弓:象征行动与决心。
  • 渔人:平凡与生活的对比。
  • 夜涛:情感的波澜与激荡。
  • 百川:历史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伍员奔赴哪个国家? A. 魏国
    B. 吴国
    C. 楚国

  2. “抉目观亡国”中的“抉目”意指? A. 决心
    B. 悲痛
    C. 仇恨

  3. 诗中“夜涛怒”表达的是? A. 平静
    B. 激动与愤怒
    C.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李白在表现历史人物时的不同:梅尧臣偏重于悲情和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情与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