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堂道中寄公卷 吴则礼 〔宋代〕
久坐懒成癖,谁令老作魔。 逢人说江海,著处是关河。 陇底烽燧暗,海门鸿雁多。 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麽。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坐着变得懒散成癖,是谁让我老去如魔。 遇到人就谈论江海,所到之处都是关河。 陇底战火暗淡,海门鸿雁众多。 西楼云水苍白,还能忍受酒樽吗?
注释:
- 久坐懒成癖:长时间坐着不动,懒散成了习惯。
- 谁令老作魔:谁让我老去如同着魔。
- 逢人说江海:遇到人就谈论广阔的江海。
- 著处是关河:所到之处都是关隘和河流。
- 陇底烽燧暗:陇底(地名)的烽火暗淡,指战事或动荡。
- 海门鸿雁多:海门(地名)的鸿雁众多,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 西楼云水白:西楼的云和水呈现出苍白的颜色。
- 犹奈酒樽麽:还能忍受酒樽吗,暗示诗人对酒的依赖或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在旅途或流放中写给友人的,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远方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长期坐困愁城,感到生活单调乏味时所作,通过寄诗给友人,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久坐成癖、老去如魔的状态,以及对江海、关河的谈论,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陇底烽燧暗”和“海门鸿雁多”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暗指战乱或动荡,后者则象征着远方的消息和思念。最后两句“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麽”则透露出诗人对酒的依赖或厌倦,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和苦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久坐懒成癖”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坐着不动,懒散成了习惯的状态。
- 次句“谁令老作魔”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老去的无奈和不满。
- 第三句“逢人说江海”和第四句“著处是关河”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江海和关河的向往。
- 第五句“陇底烽燧暗”和第六句“海门鸿雁多”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动荡的担忧,以及对远方消息和思念的渴望。
- 最后两句“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麽”则通过描绘西楼云水的苍白,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苦闷,以及对酒的依赖或厌倦。
修辞手法:
- 反问:“谁令老作魔”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比:“陇底烽燧暗”和“海门鸿雁多”通过对比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对比。
- 象征:“海门鸿雁多”中的鸿雁象征着远方的消息和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老去的无奈和不满。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久坐懒成癖:懒散的状态。
- 谁令老作魔:老去的无奈和不满。
- 逢人说江海:对广阔江海的向往。
- 著处是关河:对关河的向往。
- 陇底烽燧暗:战乱或动荡的担忧。
- 海门鸿雁多:远方的消息和思念。
- 西楼云水白:现状的无奈和苦闷。
- 犹奈酒樽麽:对酒的依赖或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久坐懒成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懒散成习惯 B. 勤奋工作 C. 忙碌不堪 D. 悠闲自在
-
“陇底烽燧暗”中的“烽燧”指的是什么? A. 烽火 B. 灯塔 C. 城墙 D. 山峰
-
“海门鸿雁多”中的“鸿雁”象征着什么? A. 远方的消息 B. 春天的到来 C. 丰收的喜悦 D. 战争的胜利
-
诗的最后两句“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酒的喜爱 B. 对现状的无奈 C. 对远方的向往 D. 对老去的恐惧
答案:
- A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远方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吴则礼的《三堂道中寄公卷》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