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时间: 2025-01-25 18:12: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馆当年葺,公才此日论。
林繁轻竹祖,树暗惜桐孙。
炼药藏金鼎,疏泉陷石盆。
散科松有节,深薙草无根。
龙卧池犹在,莺迁谷尚存。
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
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雪耀冰霜冷,尘飞水墨昏。
莫教垂露迹,岁晚杂苔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昔日旅馆的回忆,感慨往昔的光景与现状的变化。诗中提到,旅馆在当年修缮过,而如今的名声却与公才有关。诗人描绘了那里的环境,竹林茂密、树木阴暗,显得有些凄凉。炼药的金鼎、清泉的石盆仍在,松树依然有节,然而杂草却无根。龙形的池塘依然存在,莺鸟虽然迁徙,但山谷依旧存在。过去这里曾是扬子宅,如今变成了李膺的家门。诗人回忆起当年积累的学问和早期的微词,感慨时光如梭,百年过去了,初心未改。最后,诗人感叹雪光耀眼,冰霜寒冷,尘土飞扬,水墨模糊,提醒自己不要留下痕迹,岁末时节杂草丛生。
注释
- 旅馆: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 公才:指的是有才华的人,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
- 林繁轻竹祖:描述环境,竹子茂盛而轻盈的样子。
- 炼药藏金鼎:指古代炼丹的工具,象征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追求。
- 龙卧池:形容池塘的形状似龙卧,意象生动。
- 昔为扬子宅:扬子是古代著名学者,指昔日的繁荣。
- 李膺:指后来的某位文人,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文以清丽婉约、含蓄深刻著称,常有讽喻和抒情的成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晚年,可能是他回忆自己早年在敦行里的生活,感叹岁月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牧的这首诗通过对昔日旅馆的描绘,展现了个人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沧桑感。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将个人的学识与志向融入其中,传达了对理想和追求的坚持。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杜牧的词句间流露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未来的思索,既有对名士的尊崇,也有对自身经历的回望。诗中“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一联,将个人的学识与时代环境结合在一起,反映了文人对知识不断追求的精神。最后两句“莫教垂露迹,岁晚杂苔痕”则是对人生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留下遗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馆当年葺:回忆起旅馆的修缮,表明对过去的怀念。
- 公才此日论:提到名人的才华,与自己现在的成就形成对比。
- 林繁轻竹祖:描绘旅馆周围环境的茂密与轻盈。
- 树暗惜桐孙:对桐树的暗淡感慨,象征着失落。
- 炼药藏金鼎:提到炼丹的工具,象征理想与追求。
- 疏泉陷石盆:描绘自然环境的静谧与美好。
- 散科松有节:松树的节气,象征坚韧与品格。
- 深薙草无根:杂草无根,暗示环境的荒凉与无奈。
- 龙卧池犹在:池塘依然存在,反映时间的流逝。
- 莺迁谷尚存:莺鸟迁走,暗示生机的消逝。
- 昔为扬子宅:提到扬子宅,体现历史的辉煌。
- 今是李膺门: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 积学萤尝聚:强调个人知识的积累与珍贵。
- 微词凤早吞:指早期的微词被后来的成就所吞噬。
- 百年明素志:强调理想的持久与坚定。
- 三顾起新恩:比喻对朋友的珍视与感激。
- 雪耀冰霜冷:描绘冬天的冷清与严酷。
- 尘飞水墨昏:环境的模糊与不清晰。
- 莫教垂露迹:提醒自己不留下踪迹。
- 岁晚杂苔痕:岁末的杂草,象征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卧池”,形象生动。
- 对仗:如“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对称工整。
- 拟人:如“莺迁谷尚存”,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反思,表达了个人对理想的坚持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文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馆:象征着记忆与归属。
- 金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松树:象征坚韧与不屈。
- 龙卧池:象征着自然的永恒。
- 雪、冰霜:象征时间的冷酷与无情。
- 苔痕:象征岁月的痕迹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卧池”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人生的沉浮
- C. 时间的流逝
- D. 理想的追求
-
“百年明素志”中“明素志”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坚持理想
- C. 享受生活
- D.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李膺”是指什么?
- A. 旅馆的主人
- B. 另一位文人
- C. 诗人的朋友
- D. 历史名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牧与王维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杜牧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