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池州道中作》
时间: 2025-01-10 22:5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赴池州道中作
——杜牧
青阳云水去年寻,
黄绢歌诗出翰林。
投辖暂停留酒客,
绛帷斜系满松阴。
妖人笑我不相问,
道者应知归路心。
南去南来尽乡国,
月明秋水只沈沈。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青阳的云水间游玩,
看到黄绢的歌诗从翰林院传出。
我卸下马鞍,停留在酒客的地方,
绛色帷幕斜挂在松树的阴影下。
那些妖人笑我不问归路,
道士自然知道我心中所想的归路。
南去北来,游历了故乡的边界,
在明月下的秋水中只有沉沉的寂静。
注释:
- 青阳:指青阳地区,常用来指代美好自然环境。
- 云水:指云雾和水流,象征自然的宁静。
- 黄绢:指黄绢布,古代常用来书写诗歌、文辞。
- 翰林:翰林院,古代文人的聚集地,代表文化和学术的中心。
- 投辖:卸下马鞍,表示停留。
- 绛帷:红色的帷幕,象征豪华和温暖。
- 妖人:指那些世俗的、轻浮的人。
- 道者:道士,修道之人。
- 归路心:内心渴望回家的情感。
- 沈沈:沉默、深沉,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 翰林院:唐代翰林院是一个重要的文人集体,许多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都曾在此任职,代表了唐代文人的风采。
- 道士:在中国文化中,道士常常被视为通达自然、拥有智慧的人,代表着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俊逸、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杜牧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将赴池州道中作》创作于杜牧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透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俗生活的冷眼旁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游历的画面,展现了杜牧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青阳云水去年寻”便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营造了宁静的氛围。接着,“黄绢歌诗出翰林”则让人想起了文化的繁荣与文人的风雅,反映出诗人对艺术与文化的热爱。
“投辖暂停留酒客”中,诗人卸下马鞍,似乎在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然而随之而来的“妖人笑我不相问”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被误解的情感。这里,妖人象征着社会中的浮躁与无知,而道者则是智慧与深邃的代表,展示了诗人内心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最后两句“南去南来尽乡国,月明秋水只沈沈”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游历四方,却依然感到对故乡的思念,仿佛在月明秋水下沉淀着无尽的孤寂。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折射出杜牧对人生与归属的思索,使其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阳云水去年寻:去年在青阳的云水之间游玩,描绘出游历的时间和地点。
- 黄绢歌诗出翰林:黄绢布上的歌诗从翰林院传出,暗示着文化的传播与文人的风采。
- 投辖暂停留酒客:卸下马鞍,停留在酒客那里,表现出一种悠闲之态。
- 绛帷斜系满松阴:红色帷幕斜挂在松树的阴影下,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场景。
- 妖人笑我不相问:那些轻浮的人嘲笑我不问归路,反映出社会的浮躁与对真理的忽视。
- 道者应知归路心:道士自然知道我内心的归属,体现出诗人对智慧与真理的向往。
- 南去南来尽乡国:游历了南北,经历了故乡的所有,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 月明秋水只沈沈:在明月下的秋水中,只有深沉的寂静,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妖人”,强调世俗的轻浮。
- 对仗:如“南去南来”与“月明秋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青阳”、“黄绢”、“绛帷”等意象,构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沉淀着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青阳: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黄绢:代表文化与文人的风雅。
- 绛帷:象征温暖和安逸。
- 妖人:象征社会的浮躁和无知。
- 道者:代表智慧与深邃的生活哲学。
- 秋水:象征思绪的沉静与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阳云水”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自然景观
B. 热闹的城市
C. 战争的场面 -
“妖人”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智慧
B. 浮躁与无知
C. 乡村 -
诗人借“月明秋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杜牧《将赴池州道中作》与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牧更关注社会的浮躁与个人的孤独,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