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道场山》
时间: 2025-01-22 09:1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练日遵诏条,行春劝耕事。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鹜。儿童竞聚观,父老欢来诣。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必行非遨游,所职在抚字。示之浅易语,论以丁宁意。扶杖既言归,解衣聊少憇。山中无俗情,物外有幽趣。僧閒众所羡,农困吾甚愧。不敢饱登临,肩舆一山去。
白话文翻译:
在选定的日子里遵循诏令的规定,春天来临时鼓励农耕。手持旗帜,有人传呼,骑在马上稍微疾驰。孩子们争相围观,老人们高兴地前来。穿过松林间的小径,到达莲花宫的清幽之地。此行并非为了游玩,而是为了履行抚慰百姓的职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以恳切的意愿与他们讨论。拄着拐杖说完话后回家,脱下衣服稍作休息。山中没有世俗的情感,外界有幽静的趣味。僧人的闲适被众人羡慕,农人的困苦让我深感愧疚。不敢尽情游览,乘坐肩舆离开这座山。
注释:
- 练日:选定的日子。
- 遵诏条:遵循诏令的规定。
- 行春:春天来临时。
- 劝耕事:鼓励农耕。
- 拥旆:手持旗帜。
- 传呼:有人传呼。
- 据鞍:骑在马上。
- 小驰鹜:稍微疾驰。
- 聚观:争相围观。
- 来诣:前来。
- 松径:松林间的小径。
- 坡陀:起伏不平的地形。
- 莲宫:莲花宫,指寺庙。
- 清閟:清幽之地。
- 抚字:抚慰百姓。
- 浅易语:简单易懂的语言。
- 丁宁意:恳切的意愿。
- 扶杖:拄着拐杖。
- 言归:说完话后回家。
- 解衣:脱下衣服。
- 少憇:稍作休息。
- 无俗情:没有世俗的情感。
- 物外:外界。
- 幽趣:幽静的趣味。
- 僧閒:僧人的闲适。
- 众所羡:被众人羡慕。
- 农困:农人的困苦。
- 吾甚愧:我深感愧疚。
- 不敢饱登临:不敢尽情游览。
- 肩舆:乘坐肩舆。
- 一山去:离开这座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关心农事,注重民生,风格朴实自然。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鼓励农耕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农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鼓励农耕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农事的重视和对农人的关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展现了作者的职责感和对农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鼓励农耕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展现了作者的职责感和对农人的深情。诗中,“练日遵诏条,行春劝耕事”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遵循诏令、关心农事的决心。随后的描写,如“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鹜”,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巡视农耕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忙碌和责任心。诗中的自然景色,如“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与作者的职责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人的关怀。结尾的“僧閒众所羡,农困吾甚愧”,表达了作者对农人困苦的同情和对僧人闲适的羡慕,体现了他的愧疚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练日遵诏条,行春劝耕事:在选定的日子里遵循诏令的规定,春天来临时鼓励农耕。
- 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鹜:手持旗帜,有人传呼,骑在马上稍微疾驰。
- 儿童竞聚观,父老欢来诣:孩子们争相围观,老人们高兴地前来。
- 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穿过松林间的小径,到达莲花宫的清幽之地。
- 必行非遨游,所职在抚字:此行并非为了游玩,而是为了履行抚慰百姓的职责。
- 示之浅易语,论以丁宁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以恳切的意愿与他们讨论。
- 扶杖既言归,解衣聊少憇:拄着拐杖说完话后回家,脱下衣服稍作休息。
- 山中无俗情,物外有幽趣:山中没有世俗的情感,外界有幽静的趣味。
- 僧閒众所羡,农困吾甚愧:僧人的闲适被众人羡慕,农人的困苦让我深感愧疚。
- 不敢饱登临,肩舆一山去:不敢尽情游览,乘坐肩舆离开这座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中的“松径”和“莲宫”比喻自然景色的清幽。
- 拟人:如“儿童竞聚观,父老欢来诣”中的“竞聚观”和“欢来诣”赋予儿童和老人们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鹜”中的“拥旆”和“据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心农事,抚慰百姓,表达了对农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展现了作者的职责感和对农人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径:松林间的小径,象征自然景色的清幽。
- 莲宫:莲花宫,指寺庙,象征清幽之地。
- 拥旆:手持旗帜,象征责任和使命。
- 据鞍:骑在马上,象征忙碌和责任心。
- 儿童竞聚观:孩子们争相围观,象征人们对活动的关注和热情。
- 父老欢来诣:老人们高兴地前来,象征人们对活动的支持和欢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鼓励农耕 B. 游览山水 C. 描写寺庙 D. 描写儿童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莲宫”是指什么? A. 宫殿 B. 寺庙 C. 花园 D. 学校 答案:B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农人的同情 B. 对僧人的羡慕 C. 对自然的恐惧 D. 对世俗的厌恶 答案:A
-
诗中的“拥旆有传呼”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作者在寺庙中祈祷 B. 作者在田间巡视 C. 作者在山中游玩 D. 作者在城中传令 答案:B
-
诗的结尾“不敢饱登临,肩舆一山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农人的同情 B. 对僧人的羡慕 C. 对自然的恐惧 D. 对世俗的厌恶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远离。
- 杜甫的《春望》:描写春天景色,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劝农道场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炎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人的关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远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深入解读。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