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饯黄魁)》
时间: 2025-02-04 15:3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饯黄魁)
作者:洪适
当年提笔上词坛。琢琅玕。涌波澜。
晁董声名,一日满人间。
底事远烦骐骥足,梅岭外,砚台边。
元戎倾盖有余欢。酒杯宽。
语离难。只恐江边,明日起青翰。
暂去平分风与月,迎细札,步金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当年刚开始写词时的激动心情,像是琢磨美玉一样,涌起波澜。晁董的名声在一日之间传遍了人间。可为什么要为远行的骐骥烦恼呢?在梅岭之外、砚台边,曾经的欢愉已然多余。酒杯虽宽,但话语难以离别,只担心明天江边的青翰舟。暂时离去,平分风和月,迎接细细的信札,步入金銮殿。
注释
- 琢琅玕:琢磨美玉的意思,表示对词作的精雕细琢。
- 晁董:指晁补之和董嗣杲,都是当时著名的词人。
- 骐骥足:骐骥是指名马,象征着才能和远行。
- 元戎:指军中的统帅,这里可能暗指朋友的离去。
- 青翰:青色的船,象征离别的舟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适,字孟坚,号天池,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高远,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为饯别好友黄魁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洪适的《江城子(饯黄魁)》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与不舍之情。词的开头提到作者当年初入词坛的兴奋,显示出他对创作的热爱与追求美的执着。接下来提到晁董的声名,暗示着词坛的竞争与荣誉。通过“骐骥足”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带有浓厚的离愁别绪。
全词在情感上起伏跌宕,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又透出一丝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在“暂去平分风与月,迎细札,步金銮”这一句中,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未来相聚的希望。洪适用词华美而不失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提笔上词坛:回忆起当年自己初次创作的情景,表现出对词坛的憧憬。
- 琢琅玕:比喻创作的细致与心血,体现出作者对作品的用心。
- 涌波澜:暗示词作的激荡与感情的波动。
- 晁董声名,一日满人间:提及两位著名词人的影响,表现出词坛的风起云涌。
- 底事远烦骐骥足:表达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安。
- 梅岭外,砚台边:地点的描写,渲染出离别的氛围。
- 元戎倾盖有余欢:即使在欢聚之时,离别的愁绪依然存在。
- 酒杯宽,语离难:酒杯虽大,但面对离别的情感却难以言喻。
- 只恐江边,明日起青翰:对明日分别的担忧。
- 暂去平分风与月:离别虽暂,仍希望共享自然的美好。
- 迎细札,步金銮:期待未来的重聚,充满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词作比作琢磨的美玉,强调创作的珍贵。
- 对仗:如“暂去平分风与月”,呈现出词的和谐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情感,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琢琅玕:象征着艺术创作的精致与美好。
- 骐骥:象征才能与理想,暗示人生的追求。
- 梅岭、砚台: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
- 青翰:象征离别和思念的舟船。
- 风与月:代表自然之美,象征着友谊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洪适的《江城子(饯黄魁)》是为了饯别哪位朋友而作的?
- A. 晁补之
- B. 黄魁
- C. 董嗣杲
- D. 李白
-
“琢琅玕”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友情
- B. 创作
- C. 离别
- D. 自然
-
诗中提到的“青翰”指的是什么?
- A. 一艘船
- B. 一种鸟
- C. 一本书
- D. 一位朋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洪适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词更显细腻与女性特有的柔情,而洪适的词则突出男性的豪情与壮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选》:选集中的词作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关于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洪适《江城子(饯黄魁)》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能帮助您深入理解这首词的深刻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