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法云回过鲁垆故居》
时间: 2025-01-27 03:2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法云回过鲁垆故居
枳篱数掩闭柴扉,
臼碓声中烟火微。
雪暗杜陵无雁下,
云迷辽海有人归。
耕畴且复偿初愿,
官路那知脱骇机。
更有冬来欢喜事,
芋魁豆两不胜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鲁垆故居的情景。诗中提到,篱笆被几株枳树遮掩着,柴门紧闭,隐约能听到磨杵的声音,烟火气息淡淡升起。雪天里,杜陵的天空暗淡无光,连雁都不再飞过;而云雾缭绕的辽海之上,却有人归来。诗人希望能再次耕作,收获当初的理想,但官场上的道路却让人无法摆脱困扰。冬天里还有让人欢喜的事情,那就是芋头和豆子都长得格外丰腴。
注释:
- 枳篱:指枳树的篱笆,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幽静和封闭。
- 柴扉:柴门,指简单的门。
- 臼碓:磨杵,指磨豆或谷物的工具,象征着劳动的气息。
- 雪暗杜陵:杜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故乡,雪天使得这个地方显得阴沉。
- 辽海:指辽东的海域,诗中提到有人归,暗示游子归乡的情思。
- 耕畴:指田地,反映诗人对农业的向往。
- 官路:指仕途,诗人对此感到失望。
- 芋魁豆:指芋头和豆子,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恢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直白,情感真挚,擅长描绘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陆游晚年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自身理想的追求。诗中描绘的冬日景象和丰收的喜悦,反映了他对农业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自法云回过鲁垆故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反思。开篇以“枳篱数掩闭柴扉”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臼碓声中烟火微”,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尽管环境清幽,但劳动的声音却依然存在,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坚持与努力。
“雪暗杜陵无雁下”一句,运用意象对比,杜陵以往雁飞的热闹场景与现在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云迷辽海有人归”则在此处带来一丝希望,虽然环境阴沉,却仍有人归来,暗示着对故乡的归属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更有冬来欢喜事,芋魁豆两不胜肥”则转为乐观,诗人在逆境中仍然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枳篱数掩闭柴扉:篱笆被枳树遮掩,柴门紧闭,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生活氛围。
- 臼碓声中烟火微:磨杵的声音和淡淡的烟火气息,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朴实。
- 雪暗杜陵无雁下:杜陵的雪天显得阴沉,连雁都不再飞过,渲染出一种孤寂感。
- 云迷辽海有人归:尽管云雾弥漫,辽海上仍有人归来,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耕畴且复偿初愿:渴望耕作,重拾当初的理想与愿望。
- 官路那知脱骇机:对官场的失望与无奈,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力感。
- 更有冬来欢喜事:尽管冬天来临,仍然有让人欢喜的事情。
- 芋魁豆两不胜肥:芋头和豆子丰收,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杜陵的冷清与辽海的归人,展示孤独与希望。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雪、云、烟火)来反映内心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生活的热爱,即便身处逆境,依然能够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枳篱:代表乡村的宁静与封闭。
- 臼碓:象征劳动与勤奋。
- 雪:暗示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云:象征不确定的未来与归属感。
- 芋魁豆: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枳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果树
B. 一种花
C. 一种草
D. 一种灌木 -
“雪暗杜陵无雁下”中,杜陵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乡?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
诗中最后提到的“芋魁豆”象征着什么? A. 感情
B. 朋友
C. 丰收与喜悦
D. 旅行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陆游与苏轼的作品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但陆游更倾向于反映个人的理想与失落,而苏轼则更多展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陆游《陆放翁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