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
时间: 2025-01-10 22:5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
作者:张九龄
指途跻楚望,策马傍荆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嶔。
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
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
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沉。
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白话文翻译
我沿着指路的方向,策马而行,经过荆棘丛生的山崖,渐渐进入松林和竹林,溪水在深谷中叮咚作响。
观赏奇妙的景色,追逐幽静的倒影,经历险峻的山路,忘却了艰难险阻。
在高处的佛影投射下来,空中传来悠扬的梵音。
焚香忏悔是在昨天,礼佛的心愿在今时。
若灵异之事真的存在,神仙的踪影确实可以寻找。
高僧听闻了逝者的故事,远离世俗,保持初心。
苔藓覆盖的经行之处,猿啼声和燕子在林中栖息。
回归本真已然寂灭,留下的痕迹岂会被淹没。
法的领域从今以后将更加广阔,何必在乎金钱的万千。
注释
- 跻楚望:跻,登上;楚,指楚地,泛指南方。望,远望。
- 荆岑:荆棘丛生的地方,形容艰险的行程。
- 松篁:松和竹,形容进入自然的环境。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历险忘岖嶔:经历险阻而忘却了艰难的旅程。
- 焚香忏在昔:焚香忏悔的行为是在过去。
- 灵异若有对:如果灵异存在,可以寻求神仙的真迹。
- 高僧闻逝者:高僧听闻关于已故者的故事。
- 藓驳经行处:苔藓覆盖的地方,是修行的地点。
- 归真已寂灭:回归本真已然消逝。
- 法地自兹广:法的领域从此变得广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文学成就卓越,尤以古诗见长,兼有道家思想,诗风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九龄在紫盖山寺游览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佛教精神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灵性与世俗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是张九龄在紫盖山寺所作,描绘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的游历与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以指引的旅途和险峻的荆棘环境引入,展现出自然的艰辛与壮丽。随着诗意的发展,松林和深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清澈的溪水声似乎可以洗净心灵的尘埃。
诗中“观奇逐幽映”一行,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追逐,反映出他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在经历了险峻与艰难后,诗人逐渐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佛影与梵音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后半部分诗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与反省,焚香忏悔与礼佛的行为显示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与追求。通过对灵异的探索,诗人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即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平衡。
最后两句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法的广阔与世俗的无关,表达了诗人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体验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途跻楚望:指引的方向让我登上远望的地方。
- 策马傍荆岑:骑马经过荆棘丛生的山崖。
- 稍稍松篁入:渐渐进入松竹林。
- 泠泠涧谷深:溪水在深谷中叮咚作响。
- 观奇逐幽映:观赏奇妙的景象,追逐幽静的倒影。
- 历险忘岖嶔:经历艰险,忘记崎岖的道路。
- 上界投佛影:高处的佛影投射下来。
- 中天扬梵音:空中传来悠扬的梵音。
- 焚香忏在昔:焚香忏悔是在过去。
- 礼足誓来今:礼佛的心愿在今时。
- 灵异若有对:灵异如果真的存在。
- 神仙真可寻:神仙的踪影也可以寻找。
- 高僧闻逝者:高僧听闻关于已故者的故事。
- 远俗是初心:远离世俗,保持初心。
- 藓驳经行处:苔藓覆盖的经行之处。
- 猿啼燕坐林:猿啼声和燕子在林中栖息。
- 归真已寂灭:回归本真已然消逝。
- 留迹岂湮沉:留下的痕迹岂会被淹没。
- 法地自兹广:法的领域从今以后将更加广阔。
- 何云千万金:何必在乎金钱的万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如“猿啼燕坐林”,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讲究平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自然的游历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重与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在自然中体悟人生哲理,追求灵性与真理,最终实现对物质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盖山:象征着崇高与神秘的自然环境。
- 松篁:代表清幽孤独的自然景色,寓意宁静。
- 涧谷:象征着深邃与复杂的内心世界。
- 佛影与梵音:代表着灵性与信仰的追求。
- 猿啼燕坐:生动描绘自然景象,体现诗人对生命的关注。
- 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沉淀与修行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焚香忏在昔”指的是: A. 未来的忏悔
B. 过去的忏悔
C. 现在的忏悔
D. 不需要忏悔 -
“灵异若有对”一句中,灵异指的是: A. 自然现象
B. 超自然的存在
C. 个人情感
D. 世俗事务 -
诗中提到的“高僧”代表的是: A. 追求物质的人
B. 离开世俗的修行者
C. 喜欢游玩的人
D. 普通百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维《鹿柴》:描写自然景色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张九龄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但张九龄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灵性的探寻,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 《诗经》:探讨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 《王维诗选》:对比分析王维与张九龄的诗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