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妹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07:05

大节甘心死,沉河无一言。

寒江流积恨,明月吊孤魂。

两岸啼鹃血,千秋怨女冤。

夜风吹冷骨,不复葬家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节甘心死,沉河无一言。
寒江流积恨,明月吊孤魂。
两岸啼鹃血,千秋怨女冤。
夜风吹冷骨,不复葬家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大节甘愿为死而牺牲,沉入河中却无言以对。寒冷的江水流淌着积聚的仇恨,明亮的月光吊唁孤独的灵魂。两岸的啼鹃哀鸣流出血泪,千秋万代都在为怨女的冤屈而悲鸣。夜风吹拂冷骨,不再回归故乡安葬。

注释:

  • 大节:指的是高尚的节操和品德。
  • 沉河:指沉入河水中,强调牺牲和无言的悲壮。
  • 寒江:寒冷的江水,象征着孤寂和悲伤。
  • 吊孤魂:吊唁孤独的灵魂,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 啼鹃:指杜鹃鸟,古代常用来象征哀伤和离别。
  • 千秋怨女冤:千年间为冤屈的女子而悲鸣,传达了深重的历史感和悲情。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孤魂”与“怨女”可以联想到古代许多女子因遭遇不公而留名青史的故事,如王嫱、冯小怜等,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诗中“明月”常被视为一种哀愁的象征,古诗中常以明月寄托对故人的思念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如京,清代诗人,虽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冯如京对历史悲剧的回顾之时,反映了他对正义与女性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对古代女子在社会中遭受的不公的同情。

诗歌鉴赏:

《哭妹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诗作,诗人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牺牲、孤独和冤屈的思考。诗的开篇直接推出了“甘心死”的高尚品质,展现了对节操的坚守,接着通过“沉河无一言”突显了牺牲者的无声抗争。寒江、明月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阴冷而又凄美的氛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悼。

“啼鹃血”这一意象,传达了深切的悲伤,杜鹃自古以来就是哀伤的象征,而“千秋怨女冤”更是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女子的冤屈与悲惨命运在此刻得到了声张。最后一句“夜风吹冷骨”,不仅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暗示了生者的无奈与悲凉。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节甘心死”,强调了牺牲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 “沉河无一言”,描述了牺牲后的沉默,体现无声的悲壮。
  • “寒江流积恨”,表达了长久的仇恨随着江水流淌。
  • “明月吊孤魂”,在明亮的月光下,孤独的灵魂得到哀悼。
  • “两岸啼鹃血”,描绘了两岸杜鹃鸟的哀鸣,象征着哀伤。
  • “千秋怨女冤”,强调了历史中女性的冤屈与痛苦。
  • “夜风吹冷骨”,表达了生者的悲凉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江流积恨”,用江水比喻仇恨的积累。
  • 拟人:如“啼鹃血”,赋予自然界的鸟以人的情感,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 对仗:如“寒江”与“明月”,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哀悼和冤屈为主题,表达了对英勇牺牲者的敬意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江:象征孤独与悲伤,代表过去的无情。
  • 明月:寄托思念与哀悼,象征希望与光明。
  • 啼鹃:哀鸣的代名词,象征着失去与悲伤。
  • 孤魂:代表逝去的生命,承载着未了的情感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节甘心死”中的“大节”指的是: A. 节日
    B. 节操
    C. 生态

  2. “寒江流积恨”中的“寒江”象征: A. 温暖
    B. 冷漠与悲伤
    C. 繁荣

  3. 诗中提到的“啼鹃”主要用来表达: A. 祝福
    B. 哀伤
    C. 欢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冯如京的《哭妹 其一》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是对失去的深切怀念,但冯如京更强调历史的冤屈与牺牲的精神,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失落和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词鉴赏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