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陈槐庭大令钟英以碧草绿波制题各赋一阕余适悼沈姬之亡藉以书痛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2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水衬平芜,转眼来春光茜媚如许。
一色染青袍,勾挑起多少客愁离绪。
王孙去也,萋萋总是伤心处。
长亭遮住。疑化血魂归,一灵常聚。
天涯几度登楼,念故国阙河,迷离无路。
渺渺逗吟情,何人续金勒马嘶佳句。
暮云千里,凝眸犹恐看朱误。
哀思欲诉。伤玉瘗香埋,墓门深护。
白话文翻译
烟水环绕着平坦的野草,转眼春光已如这般妩媚。
一片青色的袍子,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愁绪与离别的情感。
王孙已经离去,萋萋的草地上总是让人感到伤心的地方。
长亭遮挡了视线,似乎化作了流血的魂灵常常聚集在此。
天涯海角几度登高望远,思念故乡的阙楼河流,迷失了方向。
飘渺的吟唱情怀,谁来续写那金勒马嘶的佳句?
暮色中的云彩千里之外,凝视远方仍然害怕看错红色的花朵。
哀思欲诉,伤心的玉埋葬在香草之中,墓门深深守护着。
注释
- 烟水:指烟雾弥漫的水面,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青袍:象征游子的身影,暗指游子在外的漂泊。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暗指离去的人。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代悲伤的情绪。
- 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象征离别。
- 天涯:远方,指离开的地方。
- 金勒马嘶: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诗意与佳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时雨,清代诗人,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善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悼念沈姬之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惋惜,展现了深刻的哀思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亡友的追思。开篇以“烟水衬平芜”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春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紧接着,“青袍”一词则引出了离愁,象征着游子在外的苦闷与思念。诗中提到的“王孙去也”,不仅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怀念,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随着诗情的深入,长亭的意象反复出现,象征着送别与分离的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也体现了对人生道路的迷惘。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感情寄托,渗透出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最后,诗的结尾深刻地体现了作者的哀思与埋藏的痛苦,“伤玉瘗香埋,墓门深护”,将个人情感推向了极致,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水衬平芜:描绘水面与草地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转眼来春光茜媚如许:春光明媚,反衬出离别的悲情。
- 一色染青袍:青袍象征游子,表达对离人的思念。
- 勾挑起多少客愁离绪:暗示离别带来的愁苦。
- 王孙去也:直接表达王孙的离去,唤起悲伤。
- 萋萋总是伤心处:草木繁盛中充满了伤感。
- 长亭遮住:长亭是离别的象征,遮住了视线,增添了悲伤。
- 疑化血魂归:魂灵的归属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 天涯几度登楼:游子登楼望远,表达思乡之情。
- 念故国阙河,迷离无路:对故乡的思念与迷茫。
- 渺渺逗吟情:吟唱的情感渺茫而无依。
- 何人续金勒马嘶佳句:渴望有人继续吟诵诗句。
- 暮云千里:夜幕降临,千里之外的孤独感。
- 凝眸犹恐看朱误:凝视远方,害怕看错,象征不安。
- 哀思欲诉:表达内心的哀伤。
- 伤玉瘗香埋,墓门深护:最后感情的升华与对亡友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友人离世的哀痛,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意象分析
- 烟水:象征模糊与朦胧的情感。
- 青袍:游子的象征,代表离愁。
- 长亭:离别的地点,承载着悲伤。
- 墓门:生与死的界限,表达对逝去者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谁? A. 游子
B. 亡友
C. 诗人 -
“长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归乡
B. 离别
C. 相聚 -
诗中的“青袍”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富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薛时雨的作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但薛时雨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展示与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