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圃》

时间: 2025-01-10 22:39:15

鹁鸠呼妇天欲雨,杏子退花莺未雏。

庭前已觉绿半毯,酒面忽有红双凫。

芳物恋客不忍去,主人好贤谁复如。

会应百岁享此乐,何妨画作重屏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圃
鹁鸠呼妇天欲雨,
杏子退花莺未雏。
庭前已觉绿半毯,
酒面忽有红双凫。
芳物恋客不忍去,
主人好贤谁复如。
会应百岁享此乐,
何妨画作重屏图。

白话文翻译

后院里,鹁鸠在叫唤,似乎要下雨;杏花已经凋谢,黄莺也还没有孵出小鸟。庭前的绿草已经铺成了一半的地毯,酒面上忽然出现了两只红色的野鸭。美好的事物让我留恋,不忍心离去;主人如此贤良,世上还有谁能比得上?我们应该享受这百年乐趣,何妨把这一切画成屏风图案呢?

注释

  • 鹁鸠:一种鸟,声音清脆,常在雨天鸣叫。
  • 杏子:指杏树的果实,诗中暗指杏花。
  • 莺未雏:黄莺尚未孵化出小鸟,象征春天的未尽。
  • 红双凫:红色的野鸭,象征富饶与美好。
  • 芳物:美好的事物。
  • 好贤:喜爱贤良之人。
  • 重屏图:重屏是指屏风,图是指画作,意指将美好场景画成作品以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景山,号静庵,宋代著名诗人。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之仪晚年时期,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作不仅展示了春天的气息,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后圃》是一首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深刻的思考。开头两句“鹁鸠呼妇天欲雨,杏子退花莺未雏”,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即将到来的细腻景象,鹁鸠的鸣叫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化,杏花的凋落则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流逝。

接下来的“庭前已觉绿半毯,酒面忽有红双凫”,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庭院图,绿草如茵,酒中似乎有红色的野鸭映照,寓意生活的美好和欢乐。诗人在此时不禁感慨:“芳物恋客不忍去,主人好贤谁复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舍,对友人的敬重与珍视。

最后两句“会应百岁享此乐,何妨画作重屏图”将诗人的情感升华,渴望将这美好时刻定格,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盼。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令人心生向往,体现了李之仪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鹁鸠呼妇天欲雨:鹁鸠叫声传入耳中,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天,传递出一种自然的气息。
  2. 杏子退花莺未雏:杏花凋零,黄莺尚未孵化,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延续。
  3. 庭前已觉绿半毯:庭院前草地已绿,宛如铺成的地毯,生机盎然。
  4. 酒面忽有红双凫:酒杯中映出红色野鸭,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与美好。
  5. 芳物恋客不忍去:美好的事物让人留恋,不忍心离去。
  6. 主人好贤谁复如:主人贤良,令人敬重,世上难有如此人。
  7. 会应百岁享此乐:希望能享受这份乐趣到百岁。
  8. 何妨画作重屏图:不妨将这美好画成屏风,留下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如“绿半毯”比喻草地的生机。
  • 拟人:将“芳物”赋予情感,让其“恋客”不忍离去,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如“鹁鸠呼妇”和“杏子退花”形成对照,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友谊的重视,体现出一种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鹁鸠: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预兆。
  • 杏子:代表短暂的春天与生命的逝去。
  • :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红双凫:寓意生活的富饶与欢乐。
  • 重屏图:传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A. 燕子
    B. 鹁鸠
    C. 麻雀

  2. 诗人想把哪种美好场景画成屏风? A. 春天的花
    B. 酒中红双凫
    C. 朋友的笑脸

  3. 诗中的“杏子退花莺未雏”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王之涣的同名诗,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之仪的《后圃》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李之仪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人情,而杜甫则体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之仪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