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雪》
时间: 2025-01-10 23:0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日频年未尝雪,今春雪与腊俱来。
暖归白傅金蕉叶,寒逼温郎玉镜台。
几处欢声动丝竹,一番佳思近离堆。
新诗不以寻梅见,万里丰登气已回。
白话文翻译:
往年腊月的日子里从未下过雪,今年春天的雪与腊月的雪同时降临。温暖的春风轻抚着金色的蕉叶,寒冷的空气逼近温暖的郎君与玉镜台。几处传来欢声笑语,丝竹乐声响起,一番美好的情思在离堆中蔓延。新诗不必去寻梅花的身影,万里丰收的气息已经回荡在空中。
注释:
- 腊日:指农历腊月的日子。
- 白傅:白色的覆盖物,这里指春雪覆盖的情景。
- 金蕉叶:指金色的蕉树叶,象征春天的生机。
- 温郎:温暖的君子,指春天的温情。
- 丝竹: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
- 离堆:离别的地方,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新诗:指新的诗歌创作,表达对新事物的追求。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音乐声,反映了诗人对冬春交替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时节更替带来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景纯,号清隐,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以清丽婉约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情感细腻,常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恰逢腊月和春天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与情感,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次韵雪》是一首描绘冬春交替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腊月和春天的雪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开篇提到腊月不曾下雪,今春却与腊雪同时到来,显现了不寻常的景象。这种反常的天气,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又唤起了对冬天的回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春风的温暖与寒冷的交织,金蕉叶与玉镜台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春暖花开的气息。尤其“几处欢声动丝竹”,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欢乐气氛,更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音乐声与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新诗不以寻梅见,万里丰登气已回”,显示了诗人的情怀与追求。新诗不必去寻觅梅花的芳香,丰收的气息已经在空气中回荡,表现出对新生活的期待与信心。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日频年未尝雪:往年腊月从未下过雪,强调了天气的异常。
- 今春雪与腊俱来:今年春天却和腊月的雪同时降临,形成鲜明对比。
- 暖归白傅金蕉叶: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金色的蕉叶,象征春天的温暖。
- 寒逼温郎玉镜台:寒冷的气候逼近温暖的环境,暗示着人们的内心感受。
- 几处欢声动丝竹:几处的欢声笑语传来,音乐声伴随春天的气息。
- 一番佳思近离堆: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与情感变得更加浓厚。
- 新诗不以寻梅见:新的诗歌创作不再依赖于梅花的出现。
- 万里丰登气已回:丰收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空气中,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腊月与春天的雪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金蕉叶、玉镜台等意象生动形象,传达了诗人眼中的春天。
- 拟人:将春风与温暖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感受,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传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腊日:象征寒冷与等待。
- 雪:象征纯洁与变化。
- 金蕉叶:象征生机与希望。
- 丝竹乐声:象征欢乐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腊月的雪
- B. 春天的暖风
- C. 金蕉叶
- D. 以上都是
-
“几处欢声动丝竹”中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乐器
- C. 花卉
- D. 风景
-
诗中提到的“新诗”主要指什么?
- A. 新的诗歌创作
- B. 梅花的诗歌
- C. 冬天的诗歌
- D. 古诗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梅花》——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次韵雪》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侧重于春天的清晨与生机,而《次韵雪》则强调了冬春交替的独特气氛。
- 《梅花》通过梅花的坚韧与美丽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次韵雪》的温暖与希望形成互补,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