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前韵再简少孙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5 22:51: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之仪的《袭前韵再简少孙四首 其二》原文如下:
雪意埋云蔚不开,新春还傍故春来。
未堪肮脏倚门立,聊复差池接羽回。
得丧但知求失马,盛衰赢取付传杯。
风流二妙天怜我,种玉秧中更插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的意境如同埋藏在云层中,春天的到来依旧伴随着旧春的气息。诗人无奈地倚靠在门边,面对生活的肮脏与不堪,心中有所思却又无可奈何。得与失在生命中不断交替,而盛衰成败则是靠酒杯来传递。诗人感叹自己在风流韵事中受天的怜爱,心中种下的理想与希望,如同在玉秧中插上梅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雪意:雪的气息、感觉。
- 埋云蔚:指雪被云层覆盖,意境深远。
- 肮脏:指生活中不堪的状态。
- 聊复差池:暂且放下杂念,回到心中的理想。
- 得丧:得与失。
- 盛衰:繁华与衰败。
- 二妙:指风流的两种风采。
- 种玉秧:比喻理想的播种。
典故解析:
- 失马:古代寓言,得失是人生常态。
- 传杯:指饮酒交友,表达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约1090-1140年),字俊卿,号梅溪,南宋初年著名的词人、诗人。他以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反映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这首《袭前韵再简少孙四首 其二》,虽短小精悍,却通过层层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雪意埋云蔚不开”描绘了严冬的最后余韵,暗示着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但“新春还傍故春来”又透露出一丝希望和温暖。诗人在门前倚立,既是无奈的姿态,也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得丧但知求失马,盛衰赢取付传杯”一句,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哲思,得失常伴,盛衰随时,似乎在提醒人们要学会接受生活的无常。最后两句“风流二妙天怜我,种玉秧中更插梅”,则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尽管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但希望依然存在,理想的种植与梅花的插入,象征着诗人不屈的精神和对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汇了四季的更迭与人生的哲理,李之仪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性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思索,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意埋云蔚不开:描绘冬雪的意象,暗示困顿的状态。
- 新春还傍故春来:春天的来临依旧伴随着过去的回忆。
- 未堪肮脏倚门立:诗人面临生活的无奈,选择倚门而立。
- 聊复差池接羽回:暂时放下杂念,期待梦想的回归。
- 得丧但知求失马:得失是人生的常态,反映哲学思考。
- 盛衰赢取付传杯:酒杯里的欢聚交替着生活的变化。
- 风流二妙天怜我:自我感叹,觉得命运眷顾。
- 种玉秧中更插梅:在理想中追求美好的象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种玉秧”比喻理想的种植。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与旧春的情感相连。
- 对仗:如“得丧”、“盛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思考人生的得失与盛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困境和压抑。
- 春:代表希望和新生。
- 肮脏:暗示生活的艰难。
- 羽:象征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梅:象征着坚韧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雪意”指代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残余
- C. 生活的艰辛
-
“得丧但知求失马”中的“失马”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的机会
- B. 人生的起伏
- C. 生活的困扰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观
- B. 希望
- C. 中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苏轼的《春宵》
诗词对比:
- 李之仪的《袭前韵再简少孙四首》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索,但李之仪更侧重于内心的平静与哲理思考,而辛弃疾则倾向于展现外在的豪迈与激情。
参考资料:
- 《李之仪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