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子椿野轩》
时间: 2025-01-10 22:4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山秀气表吾人,
辇下开轩得趣新。
不拟旧游离几席,
常令每况隔埃尘。
客来谈笑无非楚,
纸上文章近过秦。
分我一枝频见约,
乘槎行欲问通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美丽的江山中,处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感受到新鲜的趣味。虽然并不打算再去旧地游玩,却常常感到与世隔绝,尘埃难以侵扰。来访的朋友们聊天谈笑,话语多是关于楚国的事情,而纸上所写的文章则更接近于古代的秦国。希望能和朋友们约定常常见面,乘着木筏去问询通往彼岸的渡口。
注释:
- 秀气:形容江山的美丽与气质。
- 辇下:指皇帝的辇车,借指位高权重者。
- 轩:指开阔的窗子或平台,寓意高处的景致。
- 埃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灰尘,象征着尘世的喧嚣。
- 楚:指古代楚国,代表文化与风雅。
- 秦:指古代秦国,象征严谨与法治。
典故解析:
“楚”与“秦”的对比,象征着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的承接。楚国以其文化艺术著称,而秦国则以其政治制度和法治闻名。诗中提到的“纸上文章”,可能隐喻当时流行的文学风潮及其历史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宋代诗人,字季和,号君山,生于南宋,因仕途坎坷而多次迁徙,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和写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之仪游览某地时,借景抒怀,反映了对旧游的怀念与对新环境的感受,表现了他对文化交流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寄题子椿野轩》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作,诗中通过“江山秀气”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作者内心的愉悦。诗人身处辇下,意味着他处于一个特权的地位,开轩而坐,感受着周围的景致,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洒脱与清新。诗中虽然有对过去游玩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新环境的珍惜与享受,表明诗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在交流中,诗人提到“客来谈笑无非楚”,这不仅体现了他与朋友们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当时对楚文化的推崇与向往。而“纸上文章近过秦”则显示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暗示着文学与历史的传承。整体来看,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美好环境的赞美,也包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山秀气表吾人”:美丽的山河展示了我这个人。
- “辇下开轩得趣新”:在高高的车辇下,开窗欣赏新的趣味。
- “不拟旧游离几席”:不想再去旧地游玩,只是离开了几次。
- “常令每况隔埃尘”:常常让人感到与世隔绝,尘埃难侵。
- “客来谈笑无非楚”:朋友来访,谈笑多是关于楚国的事。
- “纸上文章近过秦”:纸上的文章更接近于古代的秦国文化。
- “分我一枝频见约”:希望能与朋友约定常常见面。
- “乘槎行欲问通津”:乘着木筏去问询通往彼岸的渡口。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江山秀气”和“辇下开轩”,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用了隐喻,通过“纸上文章”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文化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交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开阔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江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底蕴。
- 轩:象征着高远的视野与清新的心境。
- 埃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楚、秦: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历史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主要代表什么? A. 战争
B. 文化
C. 地理 -
诗人对旧游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怀念
C. 无所谓 -
“纸上文章”指的是什么? A. 古籍
B. 诗歌
C. 文化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历史的反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李之仪的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之仪的《寄题子椿野轩》对比:两者均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但李白更显豪放,李之仪则更显内敛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李之仪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该时期的诗歌风格。
- 《古诗文赏析》: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适合深入学习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