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

时间: 2025-01-11 22:44:17

束发初学诗,妄意薄风雅。

中年困忧患,聊欲希屈贾。

宁知竟卤莽,所得才土苴;入海殊未深,珠玑不盈把。

老来似少进,遇兴颇倾泻;犹能起後生,黄河吞钜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束发初学诗,妄意薄风雅。
中年困忧患,聊欲希屈贾。
宁知竟卤莽,所得才土苴。
入海殊未深,珠玑不盈把。
老来似少进,遇兴颇倾泻。
犹能起後生,黄河吞钜野!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刚开始学诗,满以为可以追求风雅之美。
到中年时,遭遇了许多困苦和忧愁,只想借此获得一些名利。
谁知道自己竟如此粗疏,所获取的才华如同土壤里的杂草。
即使想要入海深处,依然没有充实,手中珠宝也不够丰满。
老来似乎进步不多,偶尔兴起时也情感倾泻。
然而我仍能激励后辈,正如黄河吞没广大的土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束发:束起头发,古人读书时的样子。
  • 风雅:指高雅的风度和气质。
  • 屈贾:屈就于商贾,指追求经济利益。
  • 卤莽:粗疏、粗糙。
  • 珠玑:美玉、珍宝,象征文化和才华。
  • 倾泻:倾倒,指情感的流露。

典故解析

  • 黄河:象征着壮丽和浩大的气势,常用来比喻广阔的胸怀和无限的可能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和咏史诗。陆游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诗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季,作者在游山之际,感慨自己一生的诗歌创作与内心的追求。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了许多磨难,诗人反思自己的才华和成就,期望能够激励后辈。

诗歌鉴赏

陆游的《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是一首充满自省和哲思的诗。通过对自身成长过程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风雅追求的渴望、对人生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后辈的期望。开篇以“束发初学诗”引入,描绘了年轻时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揭示出岁月带来的磨难与忧愁,感叹中年的困顿与对名利的追求,反映出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在后半部分,陆游以“犹能起後生”来总结,表达了尽管自己在艺术上未有显著成就,但仍希望能对后辈有所启发。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夹杂着失落,却也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未来的信心。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充分体现了陆游的个人风格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束发初学诗:回忆年轻时开始学习诗歌的情景,显得稚嫩。
  2. 妄意薄风雅:当时对诗歌的理解肤浅,只追求表面的风雅。
  3. 中年困忧患:到了中年,生活的艰辛和忧虑逐渐显现。
  4. 聊欲希屈贾:此时只能寄希望于得到名利,反映现实的无奈。
  5. 宁知竟卤莽:自我反思,意识到才华的局限和粗糙。
  6. 所得才土苴:比喻所学的知识不够深厚,像杂草般不值一提。
  7. 入海殊未深:即使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仍然感到不足。
  8. 珠玑不盈把:手中所拥有的才华和成就仍然微薄。
  9. 老来似少进:年老时感觉进步不多,反映对自我的失落。
  10. 遇兴颇倾泻:偶尔的灵感流露出情感的倾泻。
  11. 犹能起後生:尽管自己有所不足,仍希望激励后来者。
  12. 黄河吞钜野:以黄河的壮丽气势比喻自己的宽广胸怀和无限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玑不盈把”,比喻自己的才华少。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宁知”引出自我反思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表现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带有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后辈不断追求卓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束发:象征青春的开始和纯真。
  • 珠玑:象征才华与成就,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黄河:象征浩大与壮丽,体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年轻时对诗歌的态度是: a) 认真追求
    b) 妄意薄风雅
    c) 熟练掌握

  2. 诗中提到的“黄河”象征: a) 浅薄的知识
    b) 壮丽的气势和希望
    c) 个人的失落

答案

  1. b) 妄意薄风雅
  2. b) 壮丽的气势和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常常对比,两者都以国家和社会为重心,但陆游的风格更为奔放、豪迈,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