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拍》

时间: 2025-01-10 22:14:53

胡人归来血洗箭,白马将军若雷电。

蛮夷杂种错相干,洛阳宫殿烧焚尽。

干戈兵革斗未已,魑魅魍魉徒为尔。

恸哭秋原何处村,千村万落生荆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拍
文天祥

胡人归来血洗箭,
白马将军若雷电。
蛮夷杂种错相干,
洛阳宫殿烧焚尽。
干戈兵革斗未已,
魑魅魍魉徒为尔。
恸哭秋原何处村,
千村万落生荆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敌人归来,战火纷飞,血流成河的惨状。白马将军像雷电一样迅猛,但敌人却是蛮夷混杂,交错不清。洛阳的宫殿被焚毁,战争尚未平息,魑魅魍魉在此时也只不过是对你们的威胁。秋天的原野上,哭泣的声音在何处的村庄中回荡,千村万落生满了荆棘。

注释:

  • 胡人:指外族人,常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白马将军:传说中骑白马的将领,象征勇猛。
  • 蛮夷:指外族或非汉民族的人。
  • 干戈:指战争、战斗的工具,象征战斗。
  • 魑魅魍魉:指各种妖邪鬼怪,借以形容敌人凶狠残暴。
  • 恸哭:悲痛的哭泣。
  • 荆杞:荆棘和杞树,象征荒凉与苦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灭亡与元朝的统治,因其忠诚于国家而被后世称颂。他的诗歌以慷慨激昂、悲壮感人著称,富有强烈的民族情感。

创作背景:

《六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北方的元军侵扰,南宋政权动荡不安,文天祥目睹了战火带来的苦难与灾难,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战乱的控诉,展现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六拍》是一首充满悲壮之感的诗,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开头两句通过“胡人归来血洗箭”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残酷,令人感受到一种紧迫感。接着“白马将军若雷电”,虽有英雄的形象,但也暗示了战局的严峻。接下来的“蛮夷杂种错相干”则揭示了敌人混乱而又凶狠的本质,反映出作者对敌人强大的无奈与愤怒。

“洛阳宫殿烧焚尽”更是让人触动,古老的文化象征在战火中毁灭,折射出国家的沦陷与悲哀。最后几句以“恸哭秋原何处村”结束,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展现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而有力,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的悲愤与无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构成了一幅幅惨烈的战争画面,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人归来血洗箭:胡人指的是敌军,返回后进行残酷的屠杀。
  2. 白马将军若雷电:像雷电一样迅速的白马将军,象征着战斗的紧迫与英雄精神。
  3. 蛮夷杂种错相干:指敌人混杂而强大,暗示战争的复杂及敌军的危险。
  4. 洛阳宫殿烧焚尽:洛阳作为古都,象征着文化的毁灭与国破家亡的悲哀。
  5. 干戈兵革斗未已:战斗仍在继续,形势依旧危急。
  6. 魑魅魍魉徒为尔:妖邪的存在反映出战乱中人性的扭曲与混乱。
  7. 恸哭秋原何处村: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与悲愤。
  8. 千村万落生荆杞:描绘战后满目疮痍的景象,象征着人民生活的苦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马将军若雷电”,通过雷电的迅猛形象来突出将军的勇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整首诗读来更具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控诉,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斗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人:象征外族入侵者,带来破坏与痛苦。
  • 白马将军:象征忠诚与勇敢,代表抗敌的力量。
  • 洛阳宫殿:象征文化与历史的毁灭。
  • 荆杞:象征苦难与荒凉,反映民生的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人归来洗箭,意指什么? a) 对战士的赞美
    b) 对敌人残忍的控诉
    c) 对和平的向往

  2. 白马将军象征着什么? a) 勇敢和迅速
    b) 软弱和无能
    c) 叛变与投降

  3. 诗中提到的“荆杞”象征着什么? a) 繁荣的生活
    b) 荒凉与痛苦
    c) 文化的辉煌

答案:

  1. b) 对敌人残忍的控诉
  2. a) 勇敢和迅速
  3. b) 荒凉与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破阵子》:同样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与对国家的忧虑,但更侧重于英雄的豪情与壮志。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沦亡的痛惜,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苦痛与对家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