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丞相帅会稽》

时间: 2025-01-25 22:55:26

翰墨英名多士先,经纶长策万方传。

久知燕许文章大,要自皋夔事业贤。

曲水兰亭修竹外,都门祖帐百花前。

去天尺五调元旧,肯使邦人借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翰墨英名多士先,经纶长策万方传。
久知燕许文章大,要自皋夔事业贤。
曲水兰亭修竹外,都门祖帐百花前。
去天尺五调元旧,肯使邦人借一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文人墨客的英名往往出现在先贤之中,施展的宏伟计划更是传遍四方。早已知道燕地和许地的文章优秀,但真正的事业需要像皋夔那样的贤者来完成。曲水流觞的兰亭外,京城的帐下百花争艳。纵然距离天边还有五尺,能不能让国家的人们借用这份荣耀一年呢?

注释:

  • 翰墨:指书法和文学,通常用来形容文人。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谋略和计划。
  • 燕许:指古代的燕国和许国,意指这些地方的文章才子。
  • 皋夔:传说中的贤者,象征着德才兼备的人物。
  • 曲水兰亭:兰亭是王羲之的兰亭集会之地,象征着文人雅集与风雅。
  • 都门:指京城,即当时的都城。
  • 尺五:古代衡量单位,代表着一定的距离。
  • 调元旧:调和旧有的荣华与新生事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人文情怀,常常融入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汤丞相时,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风云变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人风采的描绘,表现了对贤者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待。开头的“翰墨英名”与“经纶长策”不仅展示了文学与政治的结合,也强调了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接着提到“久知燕许文章大”,表明对历史文人之业绩的认同与赞美,而“要自皋夔事业贤”则引入了对贤德之人的期待,表达了对汤丞相的寄托。后两联描绘了自然美景与社会繁华,意象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人不仅感受到个人的成就,还体悟到国家的盛景与文化的传承。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翰墨英名多士先:文人墨客的名声往往出现在先贤之中。
    • 经纶长策万方传:治理国家的宏伟计划传播到四方。
    • 久知燕许文章大:早已知道燕国与许国的文章才子卓越。
    • 要自皋夔事业贤:真正的事业需要贤者如皋夔来担任。
    • 曲水兰亭修竹外:兰亭外的曲水流觞,营造出文人雅集的气氛。
    • 都门祖帐百花前:京城的营帐前百花盛开,象征繁荣与生机。
    • 去天尺五调元旧:即便距离天边还有五尺。
    • 肯使邦人借一年:愿意让国家的人们借用这份荣耀一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翰墨英名”与“经纶长策”,形成工整的对比。
    • 比喻与象征:通过皓夔、兰亭等意象表现对贤士的追求与文化的珍视。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贤者与文人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同时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翰墨:象征文化与艺术。
  • 经纶:代表智慧与谋略。
  • 皋夔:象征德才兼备的贤者。
  • 曲水兰亭:象征文人风雅与文化的传承。
  • 都门:象征国家的中心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皋夔”象征什么? A. 文人
    B. 贤者
    C. 王侯
    D. 战士

  2. “曲水兰亭修竹外”中的“兰亭”指的是? A. 风景名胜
    B. 书法家王羲之的集会之地
    C. 一个诗人的名字
    D. 一种植物

  3. 诗中提到的“都门”指的是哪一地方? A. 燕国
    B. 许国
    C. 京城
    D. 兰亭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同样描绘文人雅集的美好场景,反映文化之美。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前景的忧虑与希望。

诗词对比

  • 韩元吉与李白的诗风不同,前者更注重文人情怀与社会责任,后者则更倾向于个体的豪情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整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