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天与知徽州》

时间: 2025-01-10 22:09:32

台阁英名二十年,卜居那得便林泉。

履声旧振星辰上,谏墨犹存雨露边。

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

黄山看尽须黄阁,六月天池更著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天与知徽州
台阁英名二十年,
卜居那得便林泉。
履声旧振星辰上,
谏墨犹存雨露边。
欲考治功三府近,
且施惠政一州先。
黄山看尽须黄阁,
六月天池更著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陈天与的送别之情。诗人回顾自己的功名与岁月,感慨二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虽然身处官场,但仍希望能够找到隐居的机会,享受山林水泉的宁静与美好。诗人提到自己过去的声誉如星辰般亮丽,即使在谏言时也不忘为民请命。面对即将到来的考核与治理,诗人希望能先施行一些恩惠于一方百姓。最后,诗人提醒朋友,纵然游览了黄山的美景,仍需继续努力,去征服更高的目标。

注释:

  • 台阁:指官员的职位和名声。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履声:指过去的声誉和影响。
  • 谏墨:指谏言的文笔和志向。
  • 三府:指朝廷的三大主要机构。
  • 惠政:对人民有利的政策。
  • 黄山:著名的山脉,象征美景和事业的高峰。
  • 天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曾担任官职,以诗才和政治见解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和人情,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自身理想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官场的观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社会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台阁英名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感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反思,二十年的岁月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但也让他感到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尤其是“履声旧振星辰上”的句子,既提及了个人的声望,又暗含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谏墨犹存雨露边”,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谏言价值的坚持,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心。接下来的“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表达了对治理国家的思考,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责任的自觉。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黄山与天池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更高的理想与追求。诗人在送别友人的同时,也在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台阁英名二十年:回顾自己在官场的经历与声誉。
  2. 卜居那得便林泉:渴望能有隐居的机会,享受自然。
  3. 履声旧振星辰上:过去的声望如星辰般闪耀。
  4. 谏墨犹存雨露边:对谏言的坚持和对民生的关注。
  5. 欲考治功三府近:想要在即将到来的考核中展现治国才华。
  6. 且施惠政一州先:希望首先为一方百姓施行恩惠。
  7. 黄山看尽须黄阁:游历过黄山,但仍需努力追寻更高目标。
  8. 六月天池更著鞭:在理想与追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履声旧振星辰”比喻过去的声誉。
  • 对仗:如“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对称工整,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功名与隐逸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阁:象征官场与声名。
  • 林泉:象征隐居与自然。
  • 星辰:象征声誉与成就。
  • 惠政:象征关怀与责任。
  • 黄山:象征追求与理想。
  • 天池:象征理想的境地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能在何处隐居?

    • A. 台阁
    • B. 林泉
    • C. 三府
  2. 诗中提到的“谏墨”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
    • B. 辩论
    • C. 谏言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隐逸
    • B. 官场
    • C. 理想与责任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山居秋暝》相比,韩元吉的诗更集中于对官场与个人理想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偏重于描绘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的宁静。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角度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韩元吉相关研究论文与传记